第91章 典籍蒙尘(5 / 5)

加入书签

p>老子将整理校对好的、刻写在竹简上的《道德经》文稿,郑重地交到尹喜手中。

“此五千言,今日付汝。”

老子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勤而行之,或可得其真意;若不得,亦可藏之名山,以待后世有缘之人。”

他并未多作解释或嘱托,仿佛交出的只是一件寻常事物。

尹喜双手接过沉甸甸的竹简,如同托着天地间的至宝。

他知道,分别的时刻到了。

他强忍着心中的不舍与万千疑问:“圣人!

弟子愚钝,大道玄奥,恐难尽悟。

敢问圣人西去何方?后世弟子何处可寻圣踪?”

老子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洞悉一切的淡然与脱:“道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无所不在,何须外求?吾将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汝不必寻我。”

(《庄子·知北游》有类似思想,此处化用表达老子“道”

无处不在、己身与道合一、逍遥物外的境界)

说罢,他不再停留,转身走向门外那头静静等候的青牛。

他轻轻拍了拍牛背,动作依旧那么从容。

青牛仿佛通晓主人心意,温顺地迈开了蹄子。

尹喜捧着竹简,疾步追至关门口。

只见晨曦之中,老子骑在青牛背上,那青色的身影在弥漫的薄雾中渐渐模糊。

他的身影与巍峨的关城、苍茫的群山融为一体,没有回头。

关外的道路蜿蜒向西,伸向云遮雾绕、苍茫无尽的远方。

飘然出关,不知所终。

青牛载着智者,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

没有人知道他最终去了哪里,是羽化登仙,还是隐入山林,或是消失在遥远的流沙之外?他留下了一个永恒的谜,也留下了一道照亮人类思想长夜的光。

然而,他留下的五千真言《道德经》,却如同一颗投入历史长河的巨石,激起了无穷无尽的涟漪。

它被尹喜保存并传播开来,从函谷关走向天下:

它滋养了道家思想,庄周将其扬光大。

它深刻影响了法家(如韩非子)、兵家(如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

)、黄老之学(汉初治国思想)。

它最终与儒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支柱。

“道法自然”

、“上善若水”

、“无为而治”

、“知足常乐”

、“大器晚成”

、“祸福相依”

……这些源自《道德经》的智慧结晶,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指导生活、启迪心灵的永恒明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