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典籍蒙尘(4 / 5)

加入书签

他时而如醍醐灌顶,时而蹙眉深思,时而又恍然大悟:

无为而治:“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治国并非要统治者事事亲力亲为,搅扰民众。

顺应规律(道),清静自守,减少干预,百姓自然能安居乐业,社会自然和谐。

干预越多,条律越繁,反而越乱。

(尹喜内心:原来最高的管理智慧是“不管”

柔弱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柔弱生之徒,刚强者死之徒。”

水最柔弱,却能穿石、载舟、毁城。

看似柔弱的东西往往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而一味刚强反而容易折断。

谦下、包容的力量更为持久。

小国寡民:“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是他心目中理想社会的图景:国家小,人口少。

虽然有各种先进的器物但不滥用(保持质朴)。

民众珍视生命安于故土。

邻国之间能互相看见,鸡鸣狗吠都能听见,但民众满足于自己的生活,直至老死也无需互相往来(指避免不必要的争端和烦扰)。

这是一种回归自然、简单自足的状态。

反者道之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事物总在向其对立面转化。

祸福相依,强弱相易。

这是“道”

运动的规律。

因此,要懂得抱朴守拙,居安思危。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懂得知足,就不会招致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能避免危险。

这是应对纷繁欲望的智慧箴言。

每一句话都直指本源,振聋聩。

尹喜常常刻写至深夜,手臂酸麻也浑然不觉。

他感觉自己不是在记录文字,而是在承接天地间最本源的力量。

五千余言(后世统计约五千二百字左右),字字珠玑,句句金玉。

竹简在案几上越堆越高,如同筑起了一座思想的圣殿。

终于,老子讲到了最后:“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刻完最后一笔,尹喜长长舒了一口气,放下已然磨钝的刻刀,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动与满足。

一部照耀千古的思想巨着《道德经》(又称《老子》),就这样在函谷关这座军事要塞诞生了!

它如同混沌中劈开的一道闪电,照亮了探寻宇宙人生本源的道路。

老子看着成堆的竹简,面色依旧平静无波。

他的使命完成了。

:《道德经》的诞生源于老子对“自然”

的终极领悟。

它启示我们:世间最强大的力量往往不是强力干预(“有为”

),而是遵循规律(“道”

)、顺势而为(“无为”

)。

个人成长、组织管理、社会展,莫不如此。

懂得“道法自然”

,便能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在纷繁变幻中找到平衡与持久的智慧。

青牛西隐,大道长存(约公元前516年)

核心事件:老子将《道德经》交予尹喜;骑青牛飘然出关西去,不知所终;《道德经》流传后世,影响深远。

晨光熹微,再次洒满函谷关隘。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