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从箭下亡魂到股肱之臣(4 / 5)
形成强大威慑。
周惠王迫于压力,最终未能废黜太子。
公元前652年,惠王去世,太子郑顺利即位,是为周襄王。
齐桓公再次以“尊王”
之举,安定了王室,赢得天下赞誉。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的霸业达到辉煌顶峰。
他召集鲁、宋、卫、郑、许、曹等诸侯在葵丘(今河南兰考东)举行盛大盟会。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周天子(周襄王)特派太宰周公(宰孔)为代表,不远千里,带来了最高规格的赏赐——胙肉(祭祀宗庙的祭肉)!
仪式庄严肃穆。
周公高声宣读天子诏命:“天子有命:伯舅(周天子称异姓诸侯领袖为伯舅)年事已高,且有功于王室,特赐胙肉一级,且免其下拜之礼!”
群臣屏息。
这意味着天子正式承认了齐桓公作为诸侯领袖(霸主)的特殊地位!
齐桓公内心澎湃,但深知越是巅峰越要谦卑。
他恭恭敬敬地回答:“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桓公自称其名)岂敢贪天子之命不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
说完,他整理衣冠,走下台阶,对着代表天子的胙肉,一丝不苟地行了下拜稽之礼!
这一幕,震撼了在场所有诸侯。
齐桓公以最谦卑的姿态,接受了天子最崇高的认可!
葵丘之盟,确立了齐桓公无可争议的春秋霸地位。
盟约中“毋雍泉(不壅塞水源损害邻国)、毋遏籴(灾荒时不禁邻国购粮)、毋易树子(不随便更换太子)、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干政”
等条款,也试图维护一定的诸侯间秩序。
本章警示:巅峰时刻的姿态,决定你能否站稳。
齐桓公以武力为盾,以仁德为旗,更以谦卑守礼的态度接受最高荣誉,将霸业推至完美。
真正的成功者,懂得在荣耀面前保持清醒与敬畏,方能成就持久伟业。
:管仲遗策与霸业余晖(公元前645年-公元前643年)
核心事件:管仲病逝,临终谏言;齐桓公晚年昏聩,信用奸佞;死后诸子争位,霸业衰落。
葵丘的荣耀如同天边最绚烂的晚霞,终究有落幕之时。
为齐桓公霸业鞠躬尽瘁的管仲,病倒了,且病情日益沉重。
临淄相府,药香弥漫。
齐桓公坐在病榻前,紧紧握着管仲枯槁的手,泪眼婆娑:“仲父!
国事纷繁,世事艰难,寡人离不得你啊!”
管仲气息微弱,眼神却依然清醒:“主公……臣恐时日无多矣。
臣死,国政当委鲍叔牙,其为人清正刚直……”
桓公点头:“寡人知道。”
管仲挣扎着,用尽最后力气告诫:“主公……切……切不可重用易牙、竖刁、开方三人!”
桓公不解:“易牙烹其子以适寡人之口,竖刁自宫以治内宫,开方弃其千乘太子之位来侍奉寡人,其爱寡人甚矣!
仲父何故疑之?”
管仲艰难地摇头,眼中满是忧虑:“人情莫爱于己子,易牙忍心烹子,其于君何有?人情莫重于己身,竖刁忍心自残,其于君何亲?人情莫亲于父母故国,开方弃千乘之嗣,亲死不奔丧,其于君何真?此三人皆忍情悖理以求宠,绝非真心!
主公若近之,必乱国政!”
齐桓公面露犹豫,最终还是应道:“仲父之言,寡人记下了……”
然而,管仲深邃的洞察力,终究没能完全穿透桓公晚年对舒适与奉承的渴望。
管仲病逝,巨星陨落。
齐桓公如失臂膀,悲痛万分。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短时间内,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