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裂土授民-周室的天下棋局(2 / 4)
持仪式的叔父周公旦,两人的眼神都凝重无比,充满了信任,也充满了无声的嘱托——“鲁地,是钉在商人腹心的楔子,万不可失!”
“臣,伯禽!”
伯禽的声音因激动而微颤,却异常坚定,“谨受王命!
必当恪尽职守,守土安民,永世效忠周室!
若有二心,天地共殛!”
誓言在青铜礼器的寒光映衬下,显得格外庄重。
紧接着,周公旦的声音再次响起:
“卫——!
王弟康叔封!
封尔于卫!
居河、淇间故商墟(今河南淇县)!
赐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
授大路、少帛(杂色旗帜)、綪茷(红旗)、旃旌(羽饰旗)、大吕(钟名)!
监殷余民,绥靖王畿!”
康叔封,年纪比伯禽稍长,性格更为沉稳。
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卫地是商朝旧都朝歌所在,殷遗民势力根深蒂固,是稳定周朝核心统治区的关键锁钥。
他沉默地接过属于自己的玉圭、礼器和族谱名册(记载着所赐殷民七族的详细户口),感受到的不是封赏的喜悦,而是一座无形大山的重量。
他望向西方——那里是周室根基所在的岐周之地,心中默念:“定不负所托!”
“晋——!
王弟唐叔虞!
封尔于夏墟(今山西翼城),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授密须之鼓、阙巩之甲(名甲)、沽洗(钟名)!
怀柔戎狄,屏藩北疆!”
年幼的唐叔虞在母亲的陪同下懵懂地行礼,他所要面对的是彪悍的戎狄部落和相对落后的开环境,周室对这块北疆要地的期望是稳固而非急进。
“燕——!
召公奭!
汝有大功于宗周!
封尔于北燕(一般认为在今北京琉璃河一带)!
辟疆拓土,以御蛮貊!”
作为王室最重要的同姓宗亲(与周同姓姬),召公奭功勋卓着。
他郑重接过礼器,目光坚定地投向遥远的北方,那里是陌生的土地和强悍的游牧民族,他的使命是开疆拓土,为周室筑起北方的长城。
“虽万里之遥,心向镐京!”
第二章:功勋永铸——元勋受封
“齐——!”
当这个名字从周公旦口中吐出时,全场目光瞬间聚焦于一位白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者身上。
他须如雪,身姿却挺拔如松,目光锐利如鹰——正是功勋盖世的太公望,姜尚!
“尚父!”
武王的声音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重,他甚至微微前倾了身体,“汝佐文王,兴周室;佐武王,克大商!
功莫大焉!
封尔于齐!
营丘(今山东临淄)!
赐尔专征伐之权!
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赐莱夷降俘……”
武王的册命赋予了姜尚极大的权力和广阔的征服空间。
姜尚,这位曾在渭水垂钓、等待明主的智者,缓缓出列。
他那布满风霜的脸上,没有受宠若惊的激动,只有历经沧桑后的沉静如水。
他伸出布满老茧的手,稳稳地接过那象征齐国至高权力的玉圭——触手生凉。
他凝视着玉圭上简洁有力的纹路,脑海中浮现的却是牧野战场上震天的喊杀声、奴隶倒戈时掀起的滔天烟尘、纣王鹿台自焚的冲天烈焰……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飞掠过。
最终,所有画面定格在眼前这片象征新生的镐京晨曦中,定格在武王信任的目光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