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裂土授民-周室的天下棋局(1 / 4)
裂土授民—周室的天下棋局
镐京,公元前1o43年
晨光刺破薄雾,将镐京新夯筑的黄土宫墙染成一片温暖的金色。
这座周人崭新的都城,空气中还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灰的气息,但今日,一种前所未有的、混合着牲血、香料与权力欲望的厚重味道,正从王宫深处的太庙广场弥漫开来。
广场正中,一座巨大的青铜方鼎(可能是后世着名的“大盂鼎”
原型)被架在熊熊燃烧的柞木柴堆上,鼎腹内滚沸的牲血(太牢:牛、羊、豕)蒸腾起腥咸的白气。
鼎旁,巨大的玄酒(清水)陶尊沉默矗立。
身着玄端礼服、头戴冕旒的周武王姬,面色沉肃如古潭之水,手持玉柄朱漆圭瓒,正将玄酒缓缓浇灌于滚烫的鼎腹边缘。
“滋啦——!”
水汽猛烈蒸腾,出刺耳的声响,混合着牲血被灼烧的焦糊味,直冲云霄。
这烟雾与声响,仿佛是天人感应的桥梁。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
武王的声音不高,却如同金玉相击,清晰地穿透了广场上数百名屏息以待的贵族、将领的耳膜。
他那双因多年戎马和兄长伯邑考之死而显得格外深邃的眼睛,缓缓扫过全场。
“殷纣失德,自绝于天!
我周人承天命,抚万民!
今,裂土分疆,封建亲戚——”
他的目光,落在了身旁胞弟周公旦身上。
周公旦,这位日后被尊为“元圣”
的智者,此刻却像一个最恭谨的执行者。
他手持一卷用墨色书写于洁白马皮上的巨大名册——“分茅裂土”
的原始蓝图,其上用朱砂清晰地勾勒着山川河流的走向,标注着即将被分割出去的广袤疆域。
他的手异常稳定,只有袍袖边缘细微的晃动,泄露了内心激荡的波涛。
他知道,自己手中这份皮卷的重量,将决定未来数百年华夏大地的格局。
他深吸一口气,那混合着牲血、草木灰和清晨露水的独特气味,仿佛带着某种神圣的使命。
“叔旦,”
武王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宣!”
“诺!”
周公旦躬身应诺,声音清朗如磬。
他向前一步,展开了那沉甸甸的皮卷。
第一章:血脉为盾——宗亲裂土
“鲁——!”
周公旦洪亮的声音划破寂静。
他目光如炬,精准地锁定了人群中一位身着华服、眉宇间与武王有几分酷似的青年——武王四弟姬禽,即伯禽。
“王弟伯禽!
封尔于鲁!
奄有商奄故地(今山东曲阜),赐土田附庸!
赐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
授大路(天子规格车驾)、大旗(龙旗)、夏后氏之璜(美玉)、封父之繁弱(良弓)!
镇抚东夷,藩屏王室!”
话音落下,早有身着玄衣朱裳的礼官,手捧象征权力与财富的器物鱼贯而至。
沉重的木箱开启,露出光芒内蕴的玉圭、精美绝伦的青铜鼎簋。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面巨大的、绣着交龙纹的赤色大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伯禽,这位血气方刚的年轻王子,双膝跪地,高举双手接过那冰冷的玉圭。
指尖触碰到玉圭的瞬间,一股巨大的热流猛地冲上他的头顶!
兴奋!
是的,他即将成为一方诸侯,拥有广袤的土地和人民!
但紧随而至的,是沉甸甸的压力。
东夷素来彪悍难驯,殷遗民更是心怀故国……他抬起头,望向高台上的兄长武王,又看看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