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大禹的足迹定鼎九州(5 / 6)

加入书签

(今河南登封告成镇附近)。

沿途所经之地,万民跪伏!

人们震惊于这神迹般的巨物,更明白了它们所代表的含义——这就是“天下”

,这就是“王权”

一种越部落、越血缘的认同感,在无数仰望的目光中悄然滋生。

在阳城宗庙前的巨大广场上,九鼎按照九州方位被安放落定。

一场庄严的仪式举行。

禹身着象征王权的玄色礼服(虽然依旧朴素),头戴冠冕,手持玉圭。

诸侯按照涂山之会划分的九州序列,再次汇聚。

禹登上高台,面对九鼎,声音洪亮如钟:

“皇天眷命,奄有四海!”

(上天眷顾授命,使我拥有四海)

“兹有九鼎,铸自九州之金,铭刻九州之形!”

“一鼎一州,象征山河永固!”

“鼎立于此,昭告天下!

自今而后,九州归一!

遵王化,守纲常!

贡赋有制,疆域不移!

敢有不庭,敢有作乱……”

禹的目光如电,扫视下方肃立的诸侯,“鼎在何处?!”

九鼎沉默如山,厚重的青铜之躯在阳光下散着无形的威压。

“……鼎,即为证!

九州为证!

天地为证!”

禹的声音如同最后的夯声,重重敲定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人群山呼海啸:“禹王万岁!

九州永固!

……”

声浪直冲云霄。

这呼声,自内心。

洪水滔天时的绝望,并肩治水时的团结,洪水退去后对新生的渴望,以及对这九鼎所象征的秩序与力量的敬畏,都融汇在了这呼喊之中。

仪式尾声,一个高大的身影才匆匆赶到,神色带着几分傲慢和不以为然——防风氏领(防风氏部落以勇武着称)。

他并非有意迟到,只是觉得这“鼎”

嘛,看看就好,不必太过拘泥。

“防风领,”

禹的声音异常平静,听不出喜怒,目光却如同实质落在他身上,“涂山之盟,可还记得?”

防风氏一愣,被那目光看得心头一紧,强笑道:“自然记得。”

“盟约之中,遵王令,守礼节,列鼎序……可还记得?”

禹的声音依旧平静。

防风氏额头微微见汗:“记得……”

“那,鼎在何处?”

禹只轻轻问了四个字,抬手一指那巍然矗立的九鼎。

防风氏顺着禹的手指望去。

巨大的豫州之鼎正对着他,鼎身上镌刻的山川仿佛活了过来,散着亘古的威严。

鼎耳上的夔龙冷眼睥睨,鼎足的饕餮似乎在无声咆哮!

一股无形的、源自这青铜巨物和禹王目光的双重压力,如同泰山压顶,让他高大的身躯竟不由自主地矮了一截,傲慢之气荡然无存!

他慌忙低下头,深深行礼:“臣……来迟!

请禹王恕罪!”

这一刻,他彻底明白了这九鼎的分量。

它们不仅仅是铜铁之器,更是悬在所有人头顶的规则利剑!

夕阳西沉,将九鼎巨大的影子长长地投在广场上。

禹拄着拐杖,独自站在鼎群中央,影子也被拉得很长。

喧嚣散去,他伸出手,再次触摸那冰冷的青铜。

上面似乎还残留着荆山炉火的余温,也浸透了黄河的水汽、族人的汗水、治水的艰辛。

鼎,终于铸成,立于天地之间。

但禹知道,将这鼎所象征的秩序融入人心,让九州真正从“部落聚合”

走向“国家”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