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大禹的足迹定鼎九州(3 / 6)
“哗——!”
台下一片哗然!
这“不得擅自兴兵”
一条,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套在了那些习惯了靠武力说话的强大部落领身上。
无数道目光交织着惊愕、疑虑、不甘,最后都化作了对上那个麻衣木拐身影深深的忌惮。
他用治水的功绩和无形的威势,生生将一盘散沙的部落联盟,向一个有序的“国家”
推进了一大步!
第二章:熔铸山河
涂山之会确立了九州秩序,但禹心中的蓝图才刚刚展开。
他觉得,还需要一个东西,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沉甸甸的东西,能将那抽象的九州理念、王权威严、天下共遵的规矩,具象化、永恒化,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部落、每一个人的心里。
深夜,涂山氏领的居所内(禹的岳父家),灯光摇曳。
禹、皋陶、伯益三人围坐。
禹的手指蘸着水,在粗糙的木桌上画出了一个巨鼎的形状。
“九个大鼎?”
皋陶眉头紧锁,“领,这……太难了!
这么大的青铜器,闻所未闻!
所需的铜、锡、铅,还有燃料,还有工匠……简直是……”
伯益却眼睛亮,他是测量和地理专家,立刻明白了禹的意图:“领是想以九州之金,铸九州之鼎?将每个州的山川地形、奇异特产、贡赋种类,都铸刻其上?”
“对!”
禹眼中闪烁着智慧与决心的光芒,“不仅仅是个摆设!
一鼎一州!
让它成为九州的象征!
成为王权的象征!
成为天下共遵规矩的见证!
看到它,就要想起涂山之盟!
想起自己属于哪片山河,该尽什么义务,守什么规矩!
这鼎,就是永不崩毁的‘版筑’!
把九州的魂,都给它夯进去!”
铸鼎的地点,选在了荆山之下,一条水质清冽的大河边。
这里靠近铜矿产区,也方便运输其他州的贡金。
消息传出,九州震动!
一场前所未有的“献金”
开始了!
通往荆山的道路上,络绎不绝的运输队伍形成奇观。
来自扬州的队伍,献上了泛着赤红色光芒的“吉金”
(优质铜料),还带来了当地特有的巨鳄鳞片和奇异的羽毛。
青州献上的铜料里,掺着海边特有的美丽贝壳碎片。
梁州(巴蜀一带)的队伍跋山涉水,运来的铜料中带着一种奇异的银色光泽(可能伴生有银或特殊合金),还附上了色彩绚丽、质地坚韧的蜀锦。
雍州(西北)的铜料质朴厚重,夹杂着取自陇山深处的黑色燧石。
豫州(中原腹地)的贡金最为纯粹厚重,代表着中心的力量。
各州的贡品不仅仅是金属。
随行的官员还要向伯益详细描述本州最重要的山川走向、标志性的地标、特有的奇珍异兽以及主要的物产。
伯益和他的助手们昼夜不停地记录、整理、绘制草图。
他们要确保雕刻在鼎上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种奇物,都真实无误,代表着一方水土的精魂!
荆山脚下,巨大的铸鼎工坊拔地而起。
火光日夜不息,映红了半边天空。
来自九州最顶尖的冶铸工匠被集中到这里,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神圣的使命感。
巨大的黏土熔炉如同匍匐的巨兽,炉膛内的火焰温度惊人,出沉闷的轰鸣。
匠人们大声呼喝着号子,用巨大的牛皮风囊(古代鼓风机)向炉内鼓入强劲的气流,火焰由红转黄,最后变成了令人心悸的白炽色!
“加料!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