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6集:辽东的防冻(3 / 5)

加入书签

天,火墙终于砌好了。是在教室的西墙,砌了半人高的空心墙,墙头上留了个小排烟口,着了。不一会儿,屋里就渐渐暖和起来,手摸在墙上,能感觉到热气往上冒,排烟口也没冒多少烟。

王大爷走进教室,摸了摸火墙,又摸了摸自己的棉袄,笑着说:“真暖!苏先生,你这法子,中!”

孩子们听说教室砌了火墙,都跑来看。小石头第一个走进来,把手贴在火墙上,惊喜地叫起来:“不冷了!手不冷了!”其他孩子也跟着进来,围着火墙转,有的还把冻得发红的脸贴在墙上,笑得特别开心。

苏墨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心里也暖烘烘的——这几天的辛苦,值了。

第三章午间书声

火墙砌好了,苏墨又跟陈砚商量“午间班”的安排。陈砚说村里的孩子早上要帮家里喂猪、捡柴,下午天快黑的时候又冷,不如中午从巳时读到未时,两个时辰,既能让孩子上课,又不耽误家里的活。

苏墨还加了条:“让家远的孩子在教室吃午饭,咱跟村民们凑点粮食,煮点热粥、蒸点窝头,孩子吃暖了,下午上课才有精神。”

陈砚觉得这主意好,跟王大爷一说,王大爷立刻召集村民,大家你凑一碗粟米,我凑两个窝头,有的还拿来了腌菜。村里的张婶主动来帮忙做饭,每天中午在教室旁边的小屋里煮粥,香气能飘出老远。

“午间班”开学那天,天特别好,太阳照在雪地上,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孩子们早早地来了,有的揣着家里的窝头,有的手里拿着课本,一个个脸上都带着笑。

苏墨站在教室门口,看着孩子们进来,帮他们拍掉身上的雪。小石头来得最早,他穿着件新缝的棉袄——是他娘用陈砚送的旧布改的,手里拿着那本冻裂的课本,课本已经被他娘用针线缝好了。

“苏先生,我能写字了吗?”小石头把课本递过来,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几个“石”字。

“能,今天咱就教你写‘暖’字。”苏墨笑着点头。

上课了,苏墨先教孩子们认“暖”字。他指着火墙,对孩子们说:“这火墙能让屋里变暖和,‘暖’字左边是‘日’,代表太阳,右边是‘爰’,就像咱们围着火墙取暖。”他还在黑板上画了个火墙,旁边画了几个孩子,让孩子们照着画,边画边记字。

孩子们学得特别认真,以前冻得握不住笔,现在手里暖乎乎的,写的字也比以前工整多了。苏墨还教他们唱楚地的童谣,改了改歌词,加了辽东的雪景:“雪粒子,飘呀飘,火墙暖,读书好……”孩子们跟着唱,声音清亮,飘出教室,飘在雪地上。

中午吃饭的时候,张婶端来热粥和窝头,还有腌菜。孩子们围着桌子坐,捧着碗喝粥,热气腾腾的粥喝下去,浑身都暖和了。小石头喝了两碗粥,还把自己的窝头分给了旁边没带干粮的小丫头:“你吃吧,我娘早上给我煮了红薯。”

苏墨看着孩子们互相分享,心里特别欣慰。他跟陈砚说:“孩子们心善,只要有好的条件,肯定能学好。”

可没过几天,又出了点小问题。有个叫铁蛋的孩子,早上帮家里拉柴,不小心摔了一跤,下午没来上课。苏墨听说后,放学就跟陈砚去铁蛋家。铁蛋家特别穷,土坯房漏风,铁蛋躺在床上,腿上裹着破布,脸上还带着泪。

“苏先生,俺腿疼,没法去上课了。”铁蛋看见苏墨,小声说。

苏墨摸了摸铁蛋的腿,没伤到骨头,就是冻着了,还有点肿。他从包里掏出药膏,给铁蛋涂上,又把自己带的厚棉布剪了块,给铁蛋做了个护腿:“别怕,过两天就好了。这两天的课,我每天来给你补。”

接下来的几天,苏墨每天放学都去给铁蛋补课,教他认新字,还给他带热粥。铁蛋的腿好得很快,没过五天就来上课了。他拉着苏墨的手,小声说:“苏先生,谢谢你,俺以后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