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2集:北方的御寒(3 / 3)
摸了摸新叶,又赶紧缩回来,像怕碰坏了似的:“真活了!比去年的苗还壮!”
李农官也来了,他捧着一棵粟苗,激动得手都在抖:“以前冬天要冻死一半苗,今年一棵都没冻坏!张阿伯,楚地的法子改得好啊!”
张阿伯看着田里的新绿,也笑了。他想起刚来时,田里的苗冻得发黑,农户们愁容满面;现在,到处都是绿油油的苗,连风都变得暖和了。陈婶走过来,递给他一块粗布:“张阿伯,这是俺们织的,你带回去,做件衣裳,冬天穿暖和。”
没过几天,咸阳的文书就送到了上谷郡。李农官拿着文书,在田里给大家念:“楚地农耕技术适配北方上谷郡,耐寒作物存活率提升至95%,‘麦秸防寒法’在北方五郡推广,解锁‘南垄北障’差异化农耕方案。”
农户们听了,都欢呼起来。王老汉说:“咱上谷也能当范本了!以后别的郡来学,俺们也能教他们!”
张阿伯要回楚地那天,村里的人都来送他。王老汉给了他一袋新磨的粟米:“这是用咱护活的苗种出来的,您带回去尝尝,比楚地的米还香。”阿牛扛着一捆麦秸:“张阿伯,这麦秸您带回去,明年要是还有郡要学,您就用这个教他们。”
张阿伯接过粟米和麦秸,心里暖暖的。马车走在驰道上,他回头看,上谷的田里,粗布风障在风里飘,像黄色的旗帜,护住了一田的新绿。他想起路上编的口诀,又念叨了一遍:“麦秸裹苗根,麻绳捆成束,再盖一层土,冻不着苗骨。”
后来,北方的代郡、渔阳郡都派人来上谷学“麦秸防寒法”。王老汉和阿牛成了老师,教别的郡的农户拧麦秸绳、立风障。陈婶也带着织工们,去北方各郡教大家织粗布,还根据北方的天气,把布织得更厚了。
再后来,张阿伯听说,上谷郡的粟米收成比去年多了三成,农户们都盖了新瓦房,还在田里种上了楚地的麦种——用“麦秸防寒法”护着,冬天也冻不坏。
楚地的春天,田埂边的青草又冒头了。张阿伯坐在老槐树下,喝着用上谷粟米煮的粥,香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他看着田里的高垄,想起上谷的风障,忽然明白:种地的法子,从来不是死的,楚地的垄,上谷的障,都是顺着土地的性子来。只要顺着性子,再冷的天,也能种出绿油油的苗,也能有好收成。
风从田边吹过,带着青草的香,也带着上谷的暖。张阿伯笑了,他知道,今年冬天,北方的田里,又会飘起黄色的风障,护住一田的希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