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4集:医署的新合作(2 / 3)
咸阳医署要在周边的乡村设医点,让我和素问姐当指导,教村医认楚地草药,用楚地的法子治病!”
秦斩接过阿禾递来的医点规划图,图纸上标注着杜县、槐里、鄠县三个村子,每个村子旁都画着一个小小的药圃。“为何选这三个村子?”他问道。
“这三个村子离咸阳城远,百姓看病要走半天山路。”李太医解释道,“去年冬天,杜县有个孩子得了急疹,就是因为赶路耽误了,没救过来。现在设了医点,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病。”
素问听到这话,眼眶微微发热。她想起在楚地寿春的乡村医点,每次去巡诊,村民都会提着鸡蛋、桑椹糕来感谢,那些朴实的笑容,和此刻李太医描述的百姓模样,渐渐重合。“我这就去整理草药图谱,把楚地常见的草药画法子,让村医一看就懂。”她说着,转身就要去后院。
“不急。”秦斩叫住她,指了指规划图上的药圃,“每个医点旁都留了半亩地,你可以教村医种楚地的草药,比如枇杷、紫苏,这样以后不用从楚地运,百姓也能用到新鲜的草药。”
接下来的半个月,秦斩陪着素问和阿禾去了杜县。村子坐落在终南山脚下,一条小河从村边流过,河边的空地上,几个村民正忙着翻土,准备建医点。看到秦斩等人来,村里的老支书拄着拐杖迎上来,手里还提着一篮刚摘的桃子:“秦将军,俺们听说要建医点,都高兴得睡不着觉,这往后,俺们老婆子、小娃子看病,再也不用跑咸阳了!”
素问蹲在河边,指着岸边的几株蒲公英对村医李伯说:“李伯,这蒲公英的根能治嗓子疼,叶子煮水喝能清热,您记着,要在花开前采,药性才足。”李伯是村里的老郎中,懂些基础的医术,此刻正拿着纸笔,认真地记着,偶尔还会问几句:“姑娘,这蒲公英和咱本地的苦菜,长得有点像,咋区分啊?”
“您看这叶子的边缘。”素问指着蒲公英的叶子,“蒲公英的叶子有锯齿,苦菜的叶子更光滑,而且蒲公英的茎里有白色的汁,苦菜没有。”她说着,掐断一根蒲公英的茎,白色的汁液缓缓渗出,李伯凑近一看,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俺以前还认错了好几次。”
阿禾则忙着给村里的孩子体检,她拿着一个小小的脉枕,让孩子坐在板凳上,轻轻搭着孩子的手腕。“婶子,您家娃就是有点积食,我教您个法子,用山楂和麦芽煮水喝,喝三天就好了。”她一边说,一边把方子写在纸上,还画了山楂的样子,怕婶子不认识。
秦斩站在一旁,看着眼前的景象:素问在药圃里教村民种紫苏,阿禾在给老人量血压,李伯拿着草药图谱在认药,孩子们围着医点的地基跑来跑去,笑声清脆。这时,系统界面再次弹出,这次是暖黄色的光纹:“咸阳乡村医点建设进度——杜县医点地基完工,村医掌握楚地草药辨识方法15种,村民健康档案建立完成率80%,百姓期待度达98%。”
他刚收起界面,就看见老支书提着一篮刚蒸好的麦饼走来,非要让他们尝尝。“将军,您尝尝俺们杜县的麦饼,就着这野菜吃,香得很!”老支书把麦饼递到秦斩手里,又给素问和阿禾各塞了一个,“俺们村以前有个娃,得了咳嗽,家里穷,没去咸阳看病,最后……”他说着,声音有些哽咽,“现在有了医点,还有素问姑娘这样的好大夫,俺们娃再也不用遭那罪了。”
素问咬了一口麦饼,麦香混合着野菜的清香在嘴里散开,她突然想起在楚地寿春的乡村,村民也常给她送桑椹糕,那味道和此刻的麦饼一样,都带着朴实的暖意。“老支书,以后我们每月都会来杜县巡诊,有啥不舒服,您就让李伯派人去咸阳报信。”她说着,把一张写着自己名字和住处的纸条递给老支书。
从杜县回来的路上,马车行驶在田埂上,窗外是金黄的麦田,风吹过,麦浪翻滚。阿禾靠在车窗边,手里拿着村民送的野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