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4集:旧臣之心(2 / 3)

加入书签

,这个年纪轻轻的秦侯,竟把楚地的民生疾苦看得如此透彻。

秦斩点头,目光落在昭雎的脸上:“本侯知道,先生心里还念着旧楚。可旧楚是什么样?怀王客死秦国,襄王沉迷酒色,考烈王时连都城都迁到了寿春。百姓吃不饱饭,穿不暖衣,连耕地都被贵族兼并。先生为官几十年,难道眼睁睁看着楚地一直乱下去?”

昭雎的脸色变了变,嘴唇动了动,却没说出话来。秦斩的话像一把钝刀,割开了他心底的伤疤。他想起年轻时辅佐楚威王,那时楚国还强,疆域千里,带甲百万,可短短几十年,就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他不是没怨过,怨过君王昏庸,怨过贵族腐朽,可他无能为力。

“项梁在江东招兵买马,先生以为他是真的想复兴楚国吗?”秦斩的声音又沉了几分,目光锐利如刀,“他派人与匈奴勾结,许以美女财宝,要借匈奴的兵来打秦军。一旦匈奴南下,烧杀抢掠,受苦的还是楚地的百姓。先生与他书信往来,难道就没想过这些?”

昭雎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他与项梁通信,只以为项梁是想借粮练兵,复兴楚国,却没想到项梁竟会勾结匈奴——那是中原各国的仇敌,当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就是为了抵御匈奴。若项梁真的引匈奴入境,那他岂不是成了楚国的罪人?

“我……我不知道……”昭雎的声音有些发颤,手指捏着《治楚策》的书页,指节泛白,“他只说……只说要借粮养兵,待时机成熟,便北上复国……”

“复国?”秦斩冷笑一声,却没再苛责,“先生是聪明人,该知道天下大势。秦灭六国,不是靠武力,是靠百姓盼着太平。本侯在楚地,不烧杀,不抢掠,开粮仓,修水利,就是想让楚地的百姓过上好日子。先生若肯相助,咱们一起把楚地治理好,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这比什么‘复国’都实在,不是吗?”

昭雎沉默了,目光落在《治楚策》上,一页页地翻着。他看到“轻徭薄赋”那一条,写着“楚地百姓免租三年,只征徭役,且每人每年不超过三十日”;看到“安抚旧臣”那一条,写着“凡楚廷旧臣,愿为官者,经考核后录用;不愿为官者,赐田百亩,安度晚年”;还看到“保护楚文化”那一条,写着“楚国的宗庙、祠堂皆可保留,逢年过节,百姓可依旧俗祭祀”……

这些,都是他当年想做却没做成的事。

窗外的秋风卷着落叶,吹进屋内,拂过昭雎的脸颊。他忽然想起昨日老仆说的话,说秦侯亲自带着士兵去修淮河堤坝,赤脚站在泥水里,与民夫一起扛石头;说秦侯下令打开粮仓,赈济饥民,连偏远山村的老人都能领到粮食;说寿春街头已经有了童谣,唱着“秦侯来,淮水安,百姓有饭吃,学子有书读”……

他之前以为那些都是秦斩做的表面功夫,可现在看着手里的《治楚策》,看着秦斩眼中的真诚,他忽然觉得,或许这个秦侯,真的不一样。

“咳……咳咳……”昭雎又咳嗽起来,这次却不是刻意装的,而是真的动了心,情绪激荡之下,胸口一阵发闷。秦斩见状,起身倒了杯温水递给他,又伸手替他顺了顺背。

“先生别急,慢慢想。”秦斩的声音很轻,却带着力量,“本侯不逼你,也不查你与项梁的往来。你若愿相助,明日便到侯府任职,任你为楚地安抚使,总领楚地民生事务;你若不愿,这本《治楚策》你留下,若觉得哪里不妥,随时派人告诉我。”

昭雎接过水杯,温热的水滑过喉咙,暖了胸口的郁结。他看着秦斩,这个年轻的秦侯,身上穿着玄色锦袍,腰间佩着长剑,脸上没有丝毫倨傲,反而满是坦诚。他忽然想起项燕将军死前说的话:“秦虽灭楚,若能得明主,楚地百姓或可得太平。”

或许,项燕将军说的明主,就是眼前这个人。

昭雎放下水杯,双手捧着《治楚策》,缓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