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5集:夏季中暑,急救普及(4 / 5)

加入书签

分一秒过去,诊室里静得能听到呼吸声。百姓们扒在门口,焦急地往里望。突然,患者咳嗽了一声,缓缓睁开了眼。

“醒了!醒了!”人群中爆发出欢呼。

患者虚弱地看着素问,声音沙哑:“多谢……多谢姑娘……”

“你别急着说话,”素问递过一碗温水,“你是重症热射病,再晚来一步就危险了。好好歇着,我再给你开副药。”

送走患者,李伯走过来,叹道:“这几日重症中暑的人越来越多,还好咱们有急救点,能及时发现。要是等送医署,怕是不少人都救不回来了。”

素问点点头,眉头却皱了起来:“我总觉得还少了点什么。光靠急救点救治,还是被动了些。”她走到窗边,望着街头的烈日,突然眼前一亮,“有了!我们要教百姓自己预防中暑,让他们从‘等着救’变成‘自己防’。”

次日,传习所的学徒们除了在急救点值守,手里还多了些图文并茂的木牌。木牌上画着“正午不外出”“常喝解暑茶”“掐人中急救法”等内容,旁边配着简单的文字说明。学徒们拿着木牌,在街头巷尾讲解,教百姓认图识字。

阿石拿着木牌,给卖花的老妪讲解:“婆婆,您看这上面画的,正午太阳最毒的时候,您就别出来了。要是实在要出来,就戴个宽边草帽,多喝我们的解暑茶。”

老妪点点头,指着木牌上的“掐人中”图:“这个我知道,上次你就是这么救我的。我已经教给我家孙子了,他说要当小郎中。”

城门口的学徒则对着码头的劳工们讲解:“大哥们扛货的时候,要是觉得头晕,就赶紧找阴凉地儿歇着,千万别硬扛。我们的急救点就在这儿,随时能找我们。”

劳工们纷纷点头,有个汉子笑道:“你们这木牌画得好,我们不认字的也能看明白。以后我们肯定注意,不给你们添麻烦。”

除了讲解木牌,素问还让学徒们教百姓做“防暑操”——其实就是简单的拉伸与穴位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每日清晨,街头总能看到学徒带着百姓做操的身影,伸胳膊踢腿的动作虽不标准,却透着满满的活力。

入伏后的第十天,邯郸下了一场透雨。雨水浇灭了连日的酷暑,空气里终于有了些凉意。

急救点的生意清闲了些,学徒们却没闲着。阿石带着人给急救点的木架刷漆,防止淋雨腐烂;另一些学徒则在医署里整理药材,把藿香、佩兰等药材烘干,收进储备库。

素问站在药田边,看着雨后青翠的薄荷,心里满是欣慰。这场雨来得及时,不仅解了暑,也给药田浇了水。李伯走过来,递给她一本册子:“姑娘,这是急救点设立以来的记录。一共救治了一百二十三个中暑的人,分发解暑茶两千多碗,藿香正气露三百多瓶。”

素问接过册子,一页页翻看着。上面记着患者的姓名、症状、救治方法,还有学徒们的签名。翻到最后一页,是阿石写的一段话:“今日救治张大叔,他说要是没有急救点,他就见不到孙子了。原来救人是这么开心的事,我一定要学好医术,救更多人。”

素问笑了,眼眶却有些湿润。她想起刚设立急救点时的初衷,不过是想少些因中暑逝去的生命,如今却不仅救了人,还让这些年轻的学徒们明白了医者的意义。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空气清新得能闻到泥土的味道。百姓们又走出家门,街头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西市的商贩们见到阿石,纷纷打招呼:“阿石小哥,今天还送茶吗?喝惯了你们的茶,别的茶都觉得没味道了。”

阿石笑道:“茶还送,不过天气凉了,先生说要给茶里加些生姜,驱驱寒。”

正说着,远处传来马蹄声,一个信使翻身落马,直奔医署而去。没过多久,王二柱跑了出来,兴奋地喊道:“阿石!先生让你立刻回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