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o集 楚地暖的赶制(3 / 3)

加入书签

受。”

他从怀里摸出个旧水壶,里面是凉白开,喝了一口,又接着装米:“我孙子今年十五,明年就要入伍了,我现在多装两斤米,就是为我孙子,为所有将士们积福。

等他们吃着咱们楚地的新米,就知道家里有人等着他们回来。”

阿强听着,手里的动作更快了,他把袋子扎紧,在袋口系了根红绳:“阿伯,我给每个袋子都系根红绳,像过年一样,让将士们看着喜庆。”

张阿伯点了点头,笑着说:“好,喜庆,咱们楚地的百姓,就是要让将士们在边关也能感受到家里的喜庆。”

晒谷场上的人越来越多,有扛着袋子来的农户,有提着篮子来的妇人,还有拿着绳子来帮忙的孩子。

大家分工明确,装米的装米,扎袋的扎袋,运粮的运粮,热闹得像过节。

一个妇人提着一篮桑椹糕,分给大家吃:“这是我昨天做的,大家尝尝,补充点力气,早点把米装好,送到边关去。”

张阿伯拿起一块桑椹糕,放进嘴里,甜丝丝的,他看着晒谷场上忙碌的人们,又看了看远处的城门,心里想着:将士们,你们等着,咱们楚地的新米,很快就到了。

秦斩站在市集的中央,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暖暖的。

织坊的马车来了,上面堆满了淡青色的锦缎,每个锦缎包上都系着根红绳,绳子上挂着个小小的木牌,写着“楚地暖”

医署的马车也来了,上面装着贴满红纸条的陶罐,药香飘得很远。

晒谷场的马车也到了,粗布袋子堆得像小山,每个袋子口都系着红绳,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秦都尉,所有物资都准备好了,一共是锦缎五百匹,药丸三千罐,新米两千袋,还有百姓们捐的桑椹糕、干果,都装在车上了。”

手下的人过来汇报,声音里带着激动。

秦斩点了点头,走到一辆马车前,掀开布帘,看见里面的锦缎,指尖轻轻摸了摸边角的“秦”

字,又拿起一个陶罐,看了看红纸条上的字,眼眶有点热。

他转身对众人说:“将士们在边关守护大秦,咱们楚地的百姓用自己的双手,给他们送去温暖。

这些物资,不只是锦缎、药丸、新米,更是咱们楚地百姓的心意。

现在,咱们就把这份心意,送到边关去!”

众人齐声应和,声音响亮,盖过了街上的风声。

秦斩一挥手,第一辆马车动了,车轮“轱辘、轱辘”

地滚过青石板路,后面的马车跟着动了起来,排成了长长的队伍。

市集上的百姓都围了过来,挥手送别,有的还提着篮子,往马车上递东西:“给将士们带点吃的!”

“让他们多保重身体!”

马车慢慢驶出城门,秦斩骑在马上,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他回头看了看寿春,城里的灯还亮着,织坊的机杼声、医署的药香、晒谷场的笑声,似乎还在耳边回荡。

他知道,这份来自楚地的温暖,会穿过寒风,越过山川,送到边关将士的手里,让他们在冰冷的边关,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系统提示突然弹出:“‘楚地暖’物资筹备完成,预计五日可抵边关,楚地百姓参与度1oo,凝聚力指数突破峰值。”

秦斩看着提示,笑了笑,策马向前。

风里带着锦缎的柔、药香的暖、新米的甜,还有楚地百姓最真挚的心意,朝着边关的方向,慢慢飘去。

寿春的灯,还在亮着,织坊的机杼声,还在响着,医署的药香,还在飘着。

这些声音和香气,会一直等着,等着边关的将士们,带着胜利的消息,回来看看这片给他们温暖的土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