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集 医点的新药箱(3 / 4)
夏天煮水喝能解暑;还有这个,是柴胡,治感冒烧很管用。”
阿禾拿着本子,把每种草药的样子和功效都记下来,还摘了些叶子夹在本子里,做标本。
有一次,她们上山采药,遇到了个砍柴的老汉,老汉不小心被树枝划伤了手,流了不少血。
阿禾赶紧拿出随身携带的纱布和止血药,按素问教的方法,先把伤口清理干净,再撒上止血药,用纱布包扎好。
老汉感激地说:“谢谢你们,要是以前,我得跑回村里找郎中,现在有你们,真是太方便了。”
下山的时候,阿禾看着手里的草药,心里满是成就感。
她想起母亲,要是母亲还在,看到她现在能帮人治病,肯定会很高兴。
转眼到了夏天,庐江郡下了几场大雨,村里的路变得泥泞不堪,不少老人因为受潮,关节又开始疼了。
医点里的艾草膏很快就用完了,素问只好带着阿禾重新熬制。
熬艾草膏需要新鲜的艾草,可连着下雨,山上的艾草都湿了,不好采摘。
阿禾正着急,李大壮跑来说:“阿禾姑娘,我家院子里种了些艾草,是去年种的,长得正好,我去割些来。”
不一会儿,李大壮就扛着一捆艾草来了,艾草上还带着水珠,绿油油的。
素问和阿禾赶紧把艾草晒干,然后切碎,放进大锅里,加了些干姜和花椒,用慢火熬制。
熬了两个时辰,艾草膏才熬好,墨绿色的膏体,散着浓郁的艾草香。
互助队的人也来帮忙,把艾草膏装进陶罐里,然后挨家挨户送给需要的老人。
二丫送完药回来,笑着说:“王阿婆涂了药膏,说腿不疼了,还让我给你们带了些她做的绿豆汤,说天热,让你们解暑。”
阿禾接过绿豆汤,喝了一口,甜甜的,凉丝丝的,心里也暖暖的。
她看着医点里忙碌的身影,看着墙上挂着的“医点互助”
手册,又想起了系统提示——这些日子,系统提示的“百姓满意度”
一直在涨,现在已经到了85。
这天傍晚,秦斩又来了,还带来了个好消息:“军营里要办个临时医站,想请苏先生去给士兵们讲讲常见的伤病处理,阿禾姑娘也一起去吧,正好学学。”
素问和阿禾都答应了。
第二天,她们跟着秦斩去了军营。
军营里的士兵大多是年轻人,有的训练时受了伤,有的得了风寒,素问一边给他们看诊,一边教他们怎么预防伤病,阿禾则在一旁帮忙拿药、记药方,还把系统里的“士兵护理要点”
抄下来,分给士兵们。
有个年轻的士兵,训练时扭伤了脚踝,疼得站不起来。
素问让他坐下,用手轻轻按了按他的脚踝,然后拿出些草药,捣烂了敷在上面,又用纱布包扎好:“这是活血散瘀的草药,你回去后别多走动,每天换一次药,过几天就好了。”
士兵感激地说:“谢谢苏先生,谢谢阿禾姑娘,以前扭伤了,都是硬扛着,现在有你们,真是太好了。”
从军营回来的路上,阿禾问素问:“苏先生,您以前是不是也在军营里当过医官?”
素问愣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以前在北方的军营待过,那时候战乱多,士兵们受伤的多,百姓也苦,我就想着,要是能让更多人有地方看病就好了。
后来听说庐江郡百姓看病难,就来了这里。”
阿禾看着素问的侧脸,心里更敬佩她了。
她想,自己以后也要像素问一样,不管到哪里,都要把医术带给需要的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医点里的草药香,成了庐江郡乡村里最让人安心的味道。
阿禾也越来越熟练,不仅能认全山里的草药,还能独立给百姓看些常见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