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8集 学堂的新先生(1 / 4)

加入书签

第一章竹篮里的新先生

暮春的风裹着桑芽的清香,漫过寿春学堂的木栅栏时,阿禾正蹲在墙角描沙盘。

指尖刚勾出半个“桑”

字,就听见院外传来轱辘声——一辆牛车停在学堂门口,车板上堆着书箱,还架着个竹编的圆笼,笼缝里隐约有细碎的蠕动声。

“阿禾,别描了,新先生到了!”

同窗小豆子拽着他的衣袖往门口跑。

阿禾踉跄着跟上,正好看见一个青衫男子从牛车上下来,腰间挂着个药囊,手里提着那只竹笼,眉眼像刚抽芽的柳丝,温和得很。

“在下苏砚,从齐鲁来,往后便是学堂的先生。”

男子弯腰放下竹笼,声音比檐角滴落的春雨还软。

他刚要开箱取书,竹笼里突然传出“沙沙”

声,小豆子吓得往后缩了缩:“先生,这里面装的是啥?”

苏砚笑着掀开笼盖,里面铺着层新鲜的桑叶,几十条白白嫩嫩的蚕宝宝正趴在叶面上啃食,细牙咬出的碎叶渣沾在身上,像撒了把碎雪。

“这是桑蚕,咱们这节课,就教大家怎么养它们。”

阿禾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他之前在织坊见过织女们缫丝,却从没见过蚕宝宝,忍不住伸手想去碰,又怕弄疼它们。

苏砚看出他的心思,捏起一片带蚕的桑叶递过去:“轻点托着,它们很乖。”

桑叶落在阿禾掌心时,带着点凉润的潮气,蚕宝宝的细足在他手纹上轻轻爬过,痒得他差点笑出声。

这时,学堂后门传来轻响,阿禾回头一看,秦斩正站在槐树下,手里还提着个布包,布角露出半捆晒干的薄荷——准是给素问送药路过。

苏砚也瞧见了秦斩,拱手行了一礼。

秦斩点头回礼,没进门,只靠在树干上望着院里的动静。

阿禾瞥见他袖口的系统界面闪了闪,一行小字浮在半空:“多元化师资引入,可丰富学堂教学内容,提升孩子综合素养。”

第二章课桌上的桑叶课

学堂的案几被重新摆放,三十多个孩子围着苏砚坐成圈,每个人面前都放了片桑叶和两条蚕宝宝。

苏砚蹲在圈中央,手里捏着根细竹片,轻轻拨开桑叶上的蚕:“大家看,蚕宝宝有八对足,前面三对是胸足,后面五对是腹足,啃桑叶的时候,胸足会把叶子抓牢。”

小豆子突然举手:“先生,蚕宝宝吃了桑叶,为啥能吐出丝来呀?”

苏砚没直接回答,反而问:“你们见过织坊的织女缫丝吗?”

孩子们大多点头——寿春织坊的织女们常把缫丝的木车搬到街边,雪白的丝线绕着轮轴转,像扯不断的云。

“蚕宝宝肚子里有绢丝腺,就像织女的丝线筒,吃进去的桑叶,会变成绢丝液,等它们长大,就能把液汁吐出来,绕成蚕茧。”

他从书箱里取出个青瓷瓶,倒出些淡黄色的粉末,撒在桑叶上:“这是草木灰和薄荷粉混的,能防蚕生病。

楚地多雨,桑叶容易沾潮气,喂之前得先晾半个时辰,不然蚕会拉肚子。”

阿禾听得格外认真,手里的木笔在沙盘上飞快地画:先画了条蚕,标上“八对足”

,又画了片桑叶,旁边注着“晾半时辰”

苏砚走过来,看见他的“笔记”

,笑着补充:“还要记着,蚕宝宝蜕皮四次后,就会开始吐丝,那时候要给它们搭个小架子,让茧有地方挂。”

秦斩还在槐树下站着,布包里的薄荷已经托人送去医署,他却没走。

看着孩子们凑在一处,小心翼翼地给蚕宝宝换桑叶,听着苏砚温声讲解种桑的法子——“楚地多丘陵,桑树要种在向阳的坡地,行距要留三尺,这样通风好,不容易长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