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7集 驿站的新消息(1 / 3)

加入书签

驿路织楚:寿春驿站的民生长卷

寿春驿站的晨雾还没散,驿卒小赵就攥着封火漆封口的书信,踩着木梯冲进二楼的议事房。

秦斩刚把楚地各郡的舆图铺开,指尖还停在庐江郡的稻田标记上,见小赵跑得急,忙伸手接过信:“莫慌,慢慢说。”

火漆印是庐江郡农官特有的稻穗纹,拆开信纸时,墨香混着淡淡的稻秆气息飘出来。

“将军,庐江的早稻熟了!”

小赵的声音带着颤,“农官说新稻种亩产比去年多了两石,百姓们在田埂上搭了戏台,就等您去尝新米!”

秦斩的目光扫过信上“稻穗饱满,颗粒归仓”

几个字,嘴角不自觉地扬起来。

他抬手敲了敲舆图上的庐江郡,系统界面突然弹出淡蓝色的光纹——“信息传递”

提示清晰明了:“驿站信息流通加,各郡资源调配效率提升3o,问题响应时间缩短5o。”

这是三个月前他盯着驿卒改驿路、添马厩时,从未想过的快节奏。

“立刻备马,”

秦斩把信纸折好塞进怀里,“让驿丞把庐江的消息抄十份,派驿卒往长沙、九江、衡山三郡送,顺便问问长沙的晚稻秧苗长势,九江的河堤管护缺不缺人手。”

小赵刚跑下楼,议事房的门又被推开。

驿丞老周抱着个木盒进来,盒里装着十几块刻着字的木牌:“将军,按您说的,给各郡商队做的‘路引牌’做好了,正面是驿站标记,背面刻着沿途的补给点。”

他拿出一块递给秦斩,木牌打磨得光滑,边角还裹了铜片防磨损,“昨天有个从咸阳来的商队,说以前走楚地要带三个向导,现在有这牌子,跟着驿站走就不会迷路了。”

秦斩摩挲着木牌上的“秦驿”

二字,突然听见楼下传来喧闹声。

他走到窗边往下看,只见驿站的空地上围了一圈人,几个穿粗布短打的商队伙计正围着驿卒打听消息,其中一个络腮胡的汉子嗓门最大:“兄弟,庐江的桑布现在什么价?我这一车麻布要是能换桑布,回去就能多赚两成!”

“别急啊张掌柜,”

驿卒手里拿着个册子,翻得哗哗响,“昨天庐江来的驿马带了消息,桑布最近供不应求,织坊都在招人呢。

不过九江的麻布便宜,您要是愿意绕点路,先去九江收麻布,再运到庐江换桑布,中间能多赚不少。”

络腮胡张掌柜眼睛一亮:“真的?那九江的河堤好走吗?我去年去的时候,有段路全是泥坑,差点陷了车。”

“早修好了!”

另一个驿卒凑过来,“将军上个月让九江郡加固了河堤旁的官道,现在走牛车都稳得很。

对了,您要是走驿站的路线,晚上还能在驿站歇脚,有热水有马厩,比在野外扎营安全多了。”

秦斩看着楼下渐渐散去的商队,老周在一旁笑道:“自从您让咱们把各郡的物价、路况都记在册子上,每天来打听消息的商队就没断过。

以前商队走一趟楚地,要赌一半的运气,现在有了准信,连咸阳的大商队都愿意来了。”

正说着,又有个驿卒骑马回来,手里拿着九江郡的回信。

秦斩拆开一看,信上的字迹很工整,开头就写着“百姓皆念将军之功”

——九江郡的河堤加固工程完工后,上个月下了场暴雨,河堤纹丝不动,沿岸的村落没淹一亩田,百姓们还自组织了护堤队,每天都有人去河堤上巡查。

“只要百姓过得好,再辛苦也值得。”

秦斩把回信递给老周,心里像揣了团暖火。

他想起三个月前在九江河堤上,百姓们披着蓑衣、踩着泥水垒土的模样,那时系统提示“防洪能力提升6o”

,他还担心后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