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7集 曲辕犁的新印记(3 / 5)
把泥翻得太烂,影响插秧。
长沙郡在庐江郡南边,多水田,和庐江的丘陵地形不一样。
秦斩知道,这是推广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他立刻带着老李,往长沙郡赶。
长沙郡的农夫王老汉听说秦斩来了,特意在田边等着。
他指着自家的水田,对秦斩说:“将军,你看这泥,太软了,新犁一进去就打滑,犁沟也不直,还不如俺家以前的直辕犁。”
秦斩走到田边,蹲下身摸了摸泥,确实比庐江的泥更稀软。
他让王老汉牵来牛,试着用曲辕犁耕了一段,果然,犁铧在泥里打滑,还时不时陷进烂泥里。
“问题出在犁壁上,”
秦斩对老李说,“水田的泥稀,得让犁壁能挡住泥,不让它滑下来,还得在犁铧上加点防滑的纹路。”
老李点点头,从随身的工具箱里拿出小锤和凿子,在犁铧上凿了几道浅浅的纹路,又把犁壁的角度调了调,让它更贴合泥面。
秦斩再试,犁铧果然不打滑了,犁壁把泥稳稳地翻到旁边,留下一道整齐的犁沟。
王老汉看了,也试着扶了扶犁,笑着说:“将军,这下好用了!
比直辕犁省力多了,俺家那几亩水田,怕是能提前几天插完秧。”
秦斩松了口气,他知道,解决了水田的问题,曲辕犁才能在整个楚地推广开。
他让老李留在长沙郡,教当地的铁匠做适配水田的曲辕犁,自己则往九江郡去——那里既有旱地,也有水田,是个很好的试点。
在九江郡,秦斩遇到了一个新问题:有些农户家里没有牛,只能靠人拉犁,曲辕犁虽然比直辕犁省力,但人拉还是费劲。
秦斩琢磨着,能不能做一种小型的曲辕犁,适合人拉。
他画了图纸,让当地的铁匠按图纸做,把犁辕改短,犁铧改小,减轻整体的重量。
三天后,小型曲辕犁做出来了。
农户陈二没有牛,家里只有他和媳妇两个人,他试着拉了拉小型曲辕犁,虽然还是要用力,但比拉直辕犁轻松多了。
“将军,这犁好!
俺和媳妇轮流拉,一天也能犁半亩地,”
陈二说,“以前拉直辕犁,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
系统提示:“曲辕犁适配场景扩展完成,新增‘水田专用犁’‘人力小型犁’,适用范围覆盖8o楚地农田。”
“九江郡曲辕犁推广率达3o,农户劳作时长减少3o分钟日。”
四月初,楚地的春耕基本结束。
秦斩回到庐江郡,看着田埂上随处可见的曲辕犁,心里很是欣慰。
他去张阿伯家串门,张阿伯正坐在院子里编竹筐,看到秦斩来了,赶紧起身让座:“将军,快坐!
今年春耕多亏了新犁,俺家的地比往年早犁完了十天,还多种了半亩豆子。”
张阿伯的媳妇端来一碗水,笑着说:“以前春耕忙完,他得歇好几天,今年倒好,还能编些竹筐去市集卖,能多赚几文钱。”
秦斩接过水,喝了一口,清甜爽口。
他看着院子里晒着的豆子,又看了看远处田里绿油油的秧苗,知道这才是百姓想要的日子——劳有所得,日子有盼头。
老李的铁匠铺也忙得不可开交,不仅楚地的农户来买曲辕犁,连隔壁的衡山郡都有商贩来批。
老李雇了两个徒弟,还扩大了铁匠铺的规模,日子比以前红火多了。
“将军,俺现在一天能打二十把犁,”
老李对秦斩说,“等秋收后,俺想再招几个徒弟,把这手艺传下去。”
秦斩点点头,他知道,一项技术的推广,不仅能改善民生,还能带动相关的产业,这才是长久之计。
四、少年的犁影
五月的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