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6集 旧贵异动(4 / 5)
景驹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
秦斩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案上的一个陶碗,舀了一勺碗中的粟米,递到景驹面前:“景公子,你看看这粟米,颗粒饱满,比楚亡时的粟米大了近一倍。
你可知,这是今年寿春郊外农庄的新粮?”
景驹看着那碗粟米,没有说话。
昭虎却忍不住开口:“秦侯治理楚地有功,我等知晓。
但楚地终究是楚人的楚地,秦廷的统治,不过是暂时的。”
“暂时的?”
秦斩放下陶碗,目光扫过众人,“诸位可知,楚亡前,寿春有多少流民?不下五千户。
如今,这些流民大多已返乡,开垦了近万亩荒地。
上个月,我派人去淮河下游巡查,见百姓们在堤边种满了庄稼,说今年定能有个好收成。
这些,难道不是实实在在的太平?”
他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卷画轴,递给昭虎:“这是淮河大堤的图纸,诸位请看。
此堤全长百里,能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
楚亡前,淮河年年泛滥,百姓们只能逃荒,如今有了这大堤,他们终于能安心种地,不必再流离失所。
你们若举事,这大堤谁来修?这些百姓谁来养?”
昭虎接过图纸,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画着大堤的结构,还有标注的工程量与工期。
他心中一震,想起楚廷曾多次商议修堤,却因国库空虚而不了了之,如今秦斩竟真的将大堤修了起来。
屈庸却仍不服气:“秦侯虽做了些实事,却终究是秦人的臣子。
楚地百姓虽能吃饱饭,却要受秦法的约束,连祭祀先祖都要报备,这与亡国奴何异?”
“秦法约束的是作奸犯科之徒,而非守法百姓。”
秦斩平静地反驳,“楚亡前,楚廷律法混乱,贵族子弟仗势欺人,百姓有冤无处诉。
如今,寿春的县衙每日都有百姓来告状,无论是秦人还是楚人,只要有理,便能得到公正的判决。
至于祭祀先祖,只要不违背秦法,百姓可自行祭祀,何来报备之说?”
他说着,又从案上拿起一份卷宗,递给屈庸:“这是上月寿春县衙的断案记录,你看看。
有一个秦人士兵强抢楚女,被我下令斩示众;还有一个楚地贵族霸占百姓田地,被我没收田地,还给了百姓。
秦法面前,人人平等,这难道不比楚廷的律法更公平?”
屈庸接过卷宗,匆匆翻看几页,脸色渐渐变得苍白。
他想起楚亡前,自己的侄子曾强抢过一个民女,却因家族势力而安然无恙,如今若在秦法之下,恐怕早已人头落地。
景驹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越来越慌,却仍强撑着道:“秦侯所言,不过是秦廷的怀柔之术。
他日秦廷若要征调楚地的粮草与壮丁,百姓们还是要受苦。
我等拥立楚王后裔,便是为了让楚地百姓能自己做主,不受秦廷的压榨。”
“自己做主?”
秦斩冷笑一声,从怀中取出那份咸阳送来的嘉奖诏书,缓缓展开,“诸位请看,这是始皇帝陛下的诏书。
诏书中说,楚地初定,三年内免征粮草,五年内不征壮丁。
陛下还许我在楚地推行‘楚秦融合’之策,楚地的文化、习俗,皆可保留。
你们所谓的‘自己做主’,难道就是让百姓放弃这三年的太平,再去经历战乱之苦?”
诏书展开,金黄的绢帛上,始皇帝的御笔朱批格外醒目。
景驹等人凑近一看,只见上面确实写着免征粮草、保留楚俗的字样。
他们心中最后的防线,开始渐渐崩塌。
“诸位,”
秦斩收起诏书,语气变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