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o集 项羽试剑(1 / 6)

加入书签

寿春剑鸣

一、楚风裹怒马:时维秦二世元年秋,淮水南岸的风裹着潮湿的凉意,卷过项氏营地的旌旗。

项羽按在腰间佩剑的手骨节泛白,帐外传来的议论声像细针,一下下扎在他心头——“秦斩大人昨日又开了城西的粮仓,今年秋汛的粮荒总算是能缓了”

“可不是么?先前那几个秦吏只知搜刮,若不是秦斩来寿春,咱们这楚地百姓早该逃荒了”

“秦斩”

二字,近来在楚地几乎成了街谈巷议的头一桩。

项羽猛地掀开幕帘,帐外的亲兵见他面色不善,皆垂屏息。

他今年二十有四,身形已如苍松般挺拔,眉宇间是未加掩饰的桀骜,只是此刻那双惯含锐气的眼,正凝着远处淮水的方向,眼底翻涌着郁气。

帐内,项梁刚与几位谋士议完事,见项羽闯进来,放下手中的竹简:“籍儿,何事如此急躁?”

项羽抱拳道:“叔父,那秦斩不过是秦廷派来的官吏,凭何在楚地获此声望?我等举义旗反秦,楚地百姓却只知秦斩,不知项氏,这口气我咽不下!”

项梁眉头微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秦斩此人不简单,他虽为秦吏,却从不苛待百姓,甚至暗中庇护过不少咱们的人。

如今我军根基未稳,不可轻举妄动,免得落人口实。”

“可叔父——”

项羽还想争辩,却被项梁打断:“此事休要再提,你且去操练士兵,待时机成熟,自有计较。”

项羽攥紧了拳,退出帐外。

夜风掠过他的战甲,出细碎的声响。

他望着营中此起彼伏的篝火,耳边又响起百姓对秦斩的称颂,一股不服输的劲直冲头顶。

叔父要稳,可他项羽的字典里,从没有“忍气吞声”

四个字。

当夜,月色如练。

项羽换上一身粗布短打,将佩剑藏在马鞍下,牵着乌骓马绕开营地的哨卡,一路向寿春方向疾驰。

乌骓是千里良驹,四蹄踏在官道上,只溅起零星尘土。

他没带一兵一卒,只想着去寿春看看,那秦斩究竟是何方神圣,又要亲自会会他,让楚地百姓知道,真正能护他们的,是项氏,是他项羽!

行至半途,路过一个小村庄。

项羽勒住马,见村口的老槐树下围坐着几个农人,正就着月光编竹筐。

其中一个老者叹道:“要是秦斩大人能一直待在寿春就好了,去年他还帮咱们修了水渠,今年的稻子才没收成这么好。”

另一个年轻人接话:“听说秦斩大人武艺也高,前阵子有山贼来抢粮,他一人一剑就把山贼打跑了,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项羽听得心头火起,翻身下马,走到老者面前:“老丈,那秦斩既是秦吏,便是我等楚人的仇敌,你们为何还对他赞不绝口?”

老者抬眼打量他,见他虽穿粗布,却气度不凡,便笑道:“后生,话不能这么说。

秦廷残暴,可秦斩大人不一样。

他不催租、不抓壮丁,还帮咱们办实事,这样的官,不管他是秦是楚,咱们都认。”

项羽语塞,攥着缰绳的手更紧了。

他冷哼一声,翻身上马,乌骓长嘶一声,绝尘而去。

夜风里,他听见身后农人还在说:“这后生怕是脾气太急,不懂秦斩大人的好啊。”

他咬着牙,一夹马腹,乌骓的度又快了几分。

寿春城的轮廓,在东方泛起鱼肚白时,终于出现在视野里。

二、街市闻剑名

寿春是楚地的大邑,虽属秦治,却仍透着浓郁的楚风。

城门处的秦兵并未刻意盘查,只是随意扫了一眼进出的行人,这倒让项羽省了不少麻烦。

他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