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82集 民间义诊走遍乡野(2 / 5)

加入书签

最文弱的学徒小李,都背着半袋小米,咬着牙跟在后面。

他们都记得出前素问说的话:“乡野百姓盼着我们,晚到一刻,说不定就有人多受一刻苦。”

山路比想象中难走。

才爬了半个时辰,小李就脚下一滑,眼看要往涧边倒,素问眼疾手快,伸手拉住他的胳膊,将他拽了回来。

“踩着路边的草根走,”

她指着地面,“草根能抓地,不容易摔,要是遇到陡坡,就手脚并用爬,别顾着体面。”

她早年在现代山区做过医疗支援,对付这种山路还算熟练,可身后的人没经验,走得气喘吁吁,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泥土里,瞬间就没了踪影。

不知走了多久,前方忽然传来几声狗吠,断断续续的,却足够清晰。

王二柱眼睛一亮,停下脚步侧耳听:“听见没?有狗叫就快到村子了!

山里的村子,家家户户都养狗,狗一叫,就说明有人家了!”

众人精神一振,加快脚步往前赶。

又走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眼前的树林突然开阔,一片低矮的土坯房出现在山坳里,屋顶盖着茅草,烟囱里飘着淡淡的炊烟,这便是黑石村。

可村子里却异常安静,没有鸡叫,也没有孩子的嬉闹声,只有几个穿着打补丁粗布衣裳的孩子,躲在土坯房的墙角后,睁着圆溜溜的眼睛打量他们,手里还攥着没啃完的野果子。

素问放缓脚步,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温和,她从怀里掏出几颗之前买的糖——本是给路上遇到的孩子准备的,此刻正好派上用场。

“我们是从邯郸来的医官,”

她把糖递过去,“来给大家看病的,不要钱,也不用你们拿东西换。”

孩子们怯生生地往后缩,手里的野果子攥得更紧了。

这时,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从屋里走出来,他的拐杖是用枣木做的,顶端磨得光滑,身上的粗布衣裳打了好几个补丁,领口都洗得白。

他咳嗽着,每咳一声,肩膀就跟着抖一下,走到素问面前,疑惑地问道:“看病?啥是看病?我们这儿不舒服了,就嚼点山里的草根,有的能好,有的好不了,从没见过啥医官。”

素问心里一酸,上前一步扶住老人的胳膊,能感觉到他胳膊上的骨头硌得慌,瘦得像只剩一层皮。

“大爷,您是不是总咳?”

她轻声问,“夜里咳得更厉害,有时候还喘不上气,冬天一冷,就更严重了?”

老人愣了愣,随即连连点头,咳嗽得更厉害了,好半天才缓过来:“你咋知道?我这毛病都快十年了,去年冬天咳得最厉害,有好几夜都喘不上气,我还以为自己熬不过去了,多亏我儿子每天上山给我采草药,才勉强撑到现在。”

“您这是肺里积了寒气,得用温肺的草药调理,”

素问一边说,一边回头对医官们喊,“大家把桌子摆开,先找个宽敞点的地方,再把陶瓮里的汤药热一热,给村民们先喝一碗,预防伤寒。”

可村民们却迟迟不肯上前。

有的站在自家门口张望,眼神里满是警惕;有的干脆关了门,从门缝里偷偷看;还有个穿着青布衣裳的妇人,抱着个孩子躲在树后,肩膀一抽一抽的,偷偷抹眼泪。

素问看在眼里,心里明白,他们是没见过外人,怕被骗,也怕这些“医官”

治不好病,反而添乱。

她走到树后,轻轻拍了拍妇人的肩膀。

妇人吓了一跳,抱着孩子往后退了几步,孩子被惊醒,开始哭闹起来,小脸通红,额头上还带着细密的疹子。

“大姐,孩子是不是不舒服?”

素问柔声问,目光落在孩子脸上。

妇人哽咽着,眼泪掉在孩子的衣襟上:“孩子生疹子,烧了三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