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81集 医官外派支援边疆(1 / 4)

加入书签

医渡边关

漳水的晨雾还未散尽,邯郸医署的演武场已响起整齐的脚步声。

二十名身着青色医袍的医官列成两排,腰间别着药囊,肩上挎着素色布包,布包里鼓鼓囊囊的,装着素问连夜修订的《战场急救图谱》与新熬制的止血药膏。

素问站在台阶上,目光扫过眼前这些年轻的面孔——有曾在疫症中冲锋在前的王三,有擅长针灸的林姑娘,还有跟着她在药田学过辨药的跛脚少年阿石。

她抬手将鬓边的碎别到耳后,声音清亮却带着一丝郑重:“边疆的风比邯郸烈,战场的血比医署的药汤冷。

你们此去,不是坐堂问诊,是在刀尖上抢人,每一秒都关乎性命。”

说罢,她招手让两名学徒抬来一个木架,木架上绑着用麻布包裹的假人,假人身上用红墨标出了心口、腹部、四肢等关键部位,还特意缝了几个可装卸的“伤口”

,有的渗着模拟血液的红药水,有的裹着沾了黄泥的布条,模拟战场上常见的箭伤、刀伤与钝器伤。

“战场急救,重‘快’与‘准’。”

素问上前一步,一把扯下假人腹部的布条,露出一个深约两指的“伤口”

,“遇到这种腹部开放性创伤,先别急着塞草药,要用煮沸过的麻布按压止血,再用绷带环形包扎,力度以不渗血且能摸到脉搏为准。”

她一边说,一边取来干净麻布与绷带,手指翻飞间,绷带已紧紧裹住“伤口”

,边缘整整齐齐,“若伤口有异物,比如断箭,切记不可蛮力拔出,需用剪刀剪断箭杆,保留箭头在体内,避免拔箭时血管破裂大出血——”

她话音刚落,阿石突然举手:“素问姑娘,若是箭头卡在骨缝里,后续该如何处理?”

素问看向他,眼中带着赞许:“问得好。

箭头入骨,需用银针刺入周围穴位麻醉,再用特制的拔箭钳缓慢取出,取箭后立刻撒上止血散,敷上止血药膏,最后用夹板固定伤肢。”

她说着从药囊里取出一把小巧的拔箭钳,钳口打磨得光滑圆润,“这是我让铁匠铺特制的,钳口带防滑纹,能牢牢夹住箭头,你们每人都有一把,务必随身携带。”

接下来的两个时辰,素问手把手教众人处理各种战场常见伤:遇到箭伤,如何快判断箭镞是否有毒;遇到骨折,如何用树枝与绷带制作简易夹板;遇到士兵昏迷,如何通过掐人中、摸颈动脉判断生命体征,如何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林姑娘学得认真,每一个步骤都在心里默念数遍,偶尔还会掏出炭笔在竹简上快记录;王三力气大,包扎时总控制不好力度,素问便让他对着假人反复练习,直到能在保证止血的同时,不勒得假人“肢体”

紫。

日头升至半空时,教学终于结束。

素问让人抬来一个大木箱,打开后,里面整齐码放着二十个小药盒与二十卷竹简。

“每个药盒里有止血散、解毒丹、止痛膏三种药,药膏是用止血藤与续骨草熬制的,既能止血又能促进伤口愈合。”

她拿起一卷竹简,竹简封面用朱砂写着“战场急救图谱”

五个字,“这里面除了常见伤的处理方法,还增补了边疆常见的毒蛇咬伤、冻伤的救治方案,你们路上要仔细看,到了边疆,更要互相提醒。”

医官们依次上前领取药盒与竹简,双手接过时,指尖都带着一丝颤抖。

阿石捧着药盒,低头看着上面刻着的“邯郸医署”

四个字,突然哽咽道:“姑娘放心,我们定不辱使命,把边疆的伤兵都治好,平安回来见您。”

素问走上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盼着你们平安回来,但更盼着你们能救更多人。

记住,行医者,心要稳,手要快,哪怕身处乱军之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