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77集 药材溯源建立档案(2 / 4)
“这是用硫磺熏蒸过的,长期服用会损伤脏腑。”
王二柱闻讯赶来,一听硫磺熏蒸,顿时急了:“这批货昨天刚入库,已经了一半到西市的药铺了!
这可咋整?”
“别慌,查档案!”
素问立刻走向档案架,翻找最新的入库记录。
王二柱也反应过来,连忙找出对应的竹简:“种植户是临漳的刘三,采摘时间是六月十二,加工方法写的是‘日晒’,检验人是孙伯……”
“孙伯,当时检验时没现异常吗?”
素问问道。
孙伯面露愧色:“这批花看着格外好,我只查了干湿度,没多想别的。”
素问当机立断:“王二柱,你带两个学徒立刻去西市,通知所有拿了这批金银花的药铺,停止售卖并召回药材,就说医署现质量问题,后续会统一赔偿。
李伯,你立刻带着档案去临漳,找到刘三,查清这批花为何用硫磺熏蒸,还有没有其他批次的货流出去。”
众人应声行动。
王二柱一路小跑赶往西市,挨家药铺传达消息。
有药铺老板不解:“这花看着挺好的,咋就不能卖了?”
王二柱举起黑的银针:“这是硫磺熏的,吃了要出人命!
我们有档案能查到源头,绝不能让坏药害了人。”
药铺老板们见状,纷纷配合召回。
另一边,李伯带着档案找到刘三的种植地。
刘三起初还想抵赖,说自己是按规矩日晒的。
李伯掏出竹简,念出采摘时间和送货渠道:“你六月十二采的花,十三就送到了邯郸,这么短时间根本晒不干,不是硫磺熏的是什么?”
刘三见证据确凿,只得低头承认。
原来,前几日连降大雨,刘三怕采摘的金银花霉,就听了药贩的主意,用硫磺快熏干,想着能卖个好价钱。
“还有两批货,刚送到南城的药栈。”
刘三小声说道。
李伯立刻让人去药栈追回药材,同时将情况传回医署。
傍晚时分,王二柱带着召回的金银花回到医署,累得满头大汗:“幸亏召回及时,西市那边还没卖出多少。”
李伯也回来了,带来了刘三的检讨和追回的两批药材。
素问看着堆在院子里的问题金银花,又翻了翻溯源档案,沉声道:“把这些药材全部销毁,刘三的名字记在黑名单上,以后再不收他的货。”
王二柱看着竹简上清晰的记录,想起白天的忙碌,忽然明白了素问的用意:“姑娘,这档案真是救命的东西!
要是没记着刘三的名字和送货渠道,咱们哪能这么快找到源头,说不定已经有人吃了坏药了。”
素问点点头:“这就是溯源的意义,防患于未然,远比出事后补救更重要。”
当晚,素问在档案后补记了“硫磺金银花事件处理结果”
,又在检验条目旁加了批注:“需新增‘气味鉴别’‘银针检测’两项,严防硫磺熏蒸药材。”
月光透过窗棂照在竹简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仿佛成了守护药材质量的第一道防线。
第三章药田深处的真相
金银花事件过后,药署的溯源档案越建越完善,不仅有竹简记录,还画了简易的种植地地图,标注着每家种植户的地块位置和特色药材。
王二柱也从最初的抵触,变成了档案的“守护者”
,每日下班前都要仔细核对当日的记录,生怕出半点差错。
秋末的一天,传习所的学徒带来消息,说邻县有百姓服用医署配的当归补血汤后,不仅没见效,反而头晕乏力。
素问立刻让学徒带回剩余的汤药,经检验现,汤中的当归有效成分含量极低,根本达不到药效标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