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55集 魏地来使求医问策(1 / 5)
一、晨鼓惊医署
邯郸城的晨鼓刚敲过第三通,医署后院的药圃里,素问正蹲在田埂上检视新冒芽的穿心莲。
露水打湿了她的素色布裙,指尖拂过带霜的嫩叶,系统光屏在眼前悄然浮现:“穿心莲幼苗期,喜湿润忌涝,今日降水概率三成。”
她刚记下需叮嘱学徒午后松土,前院便传来一阵急促的车马辚辚声,夹杂着侍从的高声通报,打破了晨露中的静谧。
“姑娘,魏地使者求见,说是有急事!”
王二柱的声音从月门外传来,带着难掩的慌张。
素问起身拍去裙上的泥土,快步穿过回廊。
只见医署门前停着三辆风尘仆仆的马车,车轮沾着褐色泥浆,车轴处还凝结着干涸的水渍,显然是长途跋涉而来。
为一名身着玄色朝服的男子,虽面容憔悴,却依旧保持着端庄仪态,见她出来,立刻双手捧着一卷明黄色国书,快步上前躬身行礼,腰间玉佩撞击出急促的声响。
“赵地医署素问姑娘,在下魏臣陈轸,奉我国君之命,特来求教。”
陈轸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眼角布满红血丝,“魏地自入夏以来,痢疾肆虐,先是都城大梁近郊,如今已蔓延至三川郡,死者甚众,连孩童都未能幸免。
听闻姑娘此前平定漳水疫疾,救万民于水火,还望姑娘施以援手,救救魏地百姓!”
话音未落,他身后两名侍从也跟着跪下,额头抵在青石板上,久久不起。
医署门前渐渐围拢了看热闹的百姓,窃窃私语声中,满是对魏地疫情的唏嘘。
素问请陈轸入内落座,接过国书展开。
竹简上的字迹潦草仓促,多处墨迹晕染,显是书写者心绪难平,字里行间尽是灾情的急迫:“日毙数十人,药石无灵,郡县告急……”
她指尖划过竹简,抬头看向陈轸:“使者一路而来,可见疫区景象?患者可有热、腹痛、下痢脓血之症?”
“正是!”
陈轸猛地抬头,眼中燃起希望,“起初只是腹泻,后来便上吐下泻,浑身热,不少人折腾半日便没了气。
太医令用了止泻汤药,非但没用,反而死得更快。”
素问沉吟片刻,转身走向藏书阁。
那里立着数十个木架,整齐摆放着她这些年编撰的医书与图谱,其中《赵地药材全谱》最为厚重,封面由梨木所制,刻着细密的叶脉纹路。
她抽出书卷,指尖在泛黄的竹页上快划过,最终停在“马齿苋”
一页——页面左侧绘着植株全貌,茎秆红紫,叶片肥厚,右侧则密密麻麻写着性味、功效与用法。
“此草可解魏地之困。”
素问将图谱推到陈轸面前,“马齿苋,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性寒味酸,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取新鲜植株洗净,加水煮汁,让患者温服,每日三次。
同时配伍黄连汤,黄连三钱、黄芩二钱、甘草一钱,加水煎服,二者合用,三日之内可见疗效。”
陈轸俯身细看,眉头却渐渐皱起:“这……这野草真能治病?太医令用了名贵药材都没用……”
“疫病凶险,用药不在贵贱,在于对症。”
素问语气坚定,“此前漳水疫情,便是用穿心莲这类寻常草药控制的。
魏地痢疾,多因湿热蕴结肠道,马齿苋清湿热、止痢疾,恰是对症之药。”
她顿了顿,又取出另一卷图谱,上面画着铁锅煮沸、麻布滤水的图样,“除此之外,防疫更要重源头。
痢疾多由水源污染所致,必须做到两点:其一,所有诊疗器械需用沸水煮沸一刻;其二,饮用之水需用细麻布过滤,再煮沸后方可饮用。
这两点与用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陈轸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