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46集 药材培育自给自足(3 / 4)
香越来越浓,连前院诊区的病人都能闻到,有人问起,李伯就乐呵呵地指给他们看:“那是咱们自己种的药,比山里的还管用。”
采收的日子选在一个晴好的清晨。
素问带着医官和学徒们来到药田,每人手里都拿着镰刀和竹篮。
“续骨草要齐根割,留着宿根明年还能长;止血藤剪带叶的茎段,老藤留着继续攀爬。”
姑娘边示范边叮嘱,镰刀在她手里轻快地起落,割下的续骨草整整齐齐地码在竹篮里,带着清新的草木气。
王二柱干劲最足,他背着个大竹篓,割完一垄续骨草又去剪止血藤,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他随手抹一把,脸上沾了泥也不在意。
“姑娘,您看我割的这续骨草,多精神!”
他举起一捆草邀功,眼里满是兴奋。
素问笑着点头,指尖划过竹篮里的药材,系统光屏实时显示收获数据:“止血藤八十斤,续骨草一百二十斤,薄荷五十斤,可满足半个军营一月用量”
。
她掂了掂手中的药包,对众人道:“够支撑半个军营了,以后不用再眼巴巴等山民送药来。
等过几日再开垦半亩地,种上当归和黄芪,秋冬的药材也能自给自足。”
欢呼声在药田上空响起,学徒们互相击掌,连李伯都笑得合不拢嘴。
采收好的药材被抬到前院的晒场上,摊开铺成绿色的毡毯,阳光洒在叶片上,折射出细碎的光。
王二柱抱着刚晒好的续骨草往药房跑,脚步轻快得像要飞起来,路过的伤兵笑着问他:“二柱兄弟,这草能治我的腿伤不?”
“那可不!”
王二柱拍着胸脯,“这是咱们自己种的药,比啥都管用!”
正午时分,日头最烈,李伯端着刚晾好的凉茶走来。
粗陶碗里的茶水泛着浅褐色,飘着几片薄荷叶子,喝一口清清凉凉的,瞬间驱散了暑气。
他看着药房里重新堆满的药箱,每个箱子上都贴着整齐的标签,按“寒热温凉”
分类摆放,再也不是以前那种杂乱无章的模样,眼眶微微热。
记忆忽然翻涌上来。
素问初来邯郸时,这药房里满是蛛网,药架上的药材屈指可数,连最基础的消毒艾草都时常断供。
有次来了个被流矢射伤的士兵,血流不止,却连止血的草药都没有,只能用干净的布条草草包扎,最后那士兵还是没挺过来。
李伯那时就想,这医署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可现在,药架堆得满满当当,学徒们有条不紊地抓药、碾药,伤兵们再也不用硬扛伤痛,连以前治不好的疑难杂症,在素问手里都渐渐有了起色。
“李伯,您怎么了?”
素问递过一块干净的布巾,轻声问道。
老医官接过布巾,擦了擦眼角,笑着摇头:“没事,就是高兴。”
他望着窗外的药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幼苗上,“姑娘,您带来的不只是药材,是能扎根生长的希望啊。
以前我总怕这医署垮了,现在不怕了,有这药田在,有你们这些年轻人在,赵地的医事就能传下去。”
素问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药田里的幼苗在阳光下舒展着叶片,薄荷的香气随风飘来,清清爽爽的。
她想起系统光屏上更新的信息:“人工培育种群稳定,野生资源压力缓解,预计半年内可实现七种常用药材自给自足”
。
远处传来伤兵们的笑声,大概是哪个士兵伤势好转,能下床走动了;药房里传来碾药的声响,咚咚的,像敲在人心上的鼓点。
暮色再次降临,晚风带着凉意吹过药田,幼苗在风中轻轻摇曳,出细碎的声响。
素问站在田埂上,看着天边的晚霞一点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