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46集 药材培育自给自足(1 / 4)

加入书签

暮色像掺了墨的水,慢悠悠浸透医署的青砖黛瓦,将窗棂拓印成深浅交错的剪影。

素问坐在药房的木案后,指尖悬在半空中,淡蓝色的系统光屏在昏暗中泛着冷光,一行醒目的警示语如针般刺着她的眼:“止血藤、续骨草、紫花地丁等七种常用药材野生种群密度骤降4o,过度采挖将致三年内生境枯竭,现有储备仅够支撑军营半月用量”

光屏边缘还跳动着近十日的药材消耗报表,红色的赤字一路向下延伸。

她刚合上数据栏,窗外就传来李伯压抑的叹息,老医官枯瘦的手指正摩挲着空了大半的药架,架上仅存的几捆草药用麻纸松松裹着,标签都泛了黄。

“昨日山民送来的续骨草只够包扎十个伤口,”

李伯的声音带着化不开的愁绪,“前儿去山里寻药,以往一挖一筐的止血藤,翻了三座坡才找着几根细藤子。

再这么下去,军中怕是要断供了。”

素问指尖轻叩案面,目光越过窗棂,落在医署后那片闲置的空地。

黄土裸露着,被白日的日头晒得有些板结,却在墙角处留着几分湿润的生机——那里还能看见前任医官种过蔬菜的旧畦痕迹,土垄虽已坍塌,却依稀能辨出规整的轮廓。

她忽然起身,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李伯,咱们自己种药吧。”

李伯愣在原地,手里的药勺“当啷”

一声掉在石台上。

“种药?”

他浑浊的眼睛里满是难以置信,“姑娘说笑了,这药材金贵得很,得看天看地看时节,山里长了千百年的规矩,咱们凡人哪能种得活?”

“山里的规矩是自然给的,咱们顺着规矩来,再添些门道,总能成。”

素问蹲下身,指尖捻起一撮土,系统光屏瞬间弹出数据:“沙壤土,有机质含量12,排水性良,光照时长日均六刻,适配止血藤、续骨草、薄荷等十种药材生长”

她扬着手里的土块笑了,“您瞧,这地天生就是种药的料。”

次日天未亮,启明星还悬在墨蓝色的天幕上,医署后院已响起了锄头翻土的声响。

素问穿着粗布短打,裤脚挽到膝盖,踩着沾着晨露的草鞋,在空地上画出规整的田垄。

三名学徒扛着锄头跟在身后,王二柱的动作最笨拙,一锄头下去要么挖浅了带不起土,要么挖深了砸出个大坑。

“二柱,锄头要顺着地力走,像给伤口清创那样,既要除尽烂肉,又不能伤着好皮。”

素问手把手教他调整姿势,掌心覆在他的手背上,带着他慢慢翻动土壤。

土块在锄头下碎裂,散出湿润的泥土气息。

素问每走几步就停下来,指尖划过新翻的土壤,光屏上的光标随之移动,在不同区域标注出深浅不一的颜色:“这里是南坡,日照最足,种止血藤;东边地势稍低,挖深垄沟种续骨草;墙角背阴处留着,以后种喜阴的半夏”

她用木杆在地上插出标记,白石灰沿着标记画出清晰的界限,像给药田刻上了治病的药方。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李伯拄着锄头赶来,裤腿上沾着露水打湿的草叶。

他远远就看见素问正教学徒分辨土性,姑娘蹲在田埂上,手里捏着两种不同的土块:“这是黏黄土,保水但不透气,续骨草种在这里准烂根;这是沙壤土,攥成团一捏就散,才是止血藤的好去处。

选地先看日照,再看土性,和诊病先望气色、再搭脉象是一个理。”

“姑娘连种地都有章法?”

李伯走近了,目光落在那些带着嫩芽的药苗上。

幼苗用细纸筒护着根须,叶片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看着就精神。

他伸手想碰,又怕碰坏了,指尖在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