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o1集 根基再固朝廷设大秦医署纳医馆体系(2 / 4)
仍不甘道:“三川郡毗邻咸阳,药材、医者皆为上乘,焉能代表全国?况且医馆归朝廷管,需设署衙、派官吏、俸禄,这笔开销从何而来?总不能让国库为了医馆,克扣军饷、减了赈灾粮吧?”
“冯大人多虑了。”
素问从容应答,声音不高却清晰传遍殿内,“开销可从盐铁税中拨出三成,此税本是用于民生,医道亦是民生根本;且医署建成后,可通过规范药材贸易——禁止囤积抬价、打击劣药——征收医馆合理赋税,再加上与草原部落的药材互市,不出半年,便可填补开销,甚至有余力反哺国库。
至于各地风土差异,臣建议医署下设‘州级医丞’,由熟悉本地风土的医者担任,他们可根据当地病症,微调诊疗方案,比如南方增治瘴气之方,北方添驱寒之剂,既保统一规制,又存地方灵活。”
秦斩见素问已将疑虑一一化解,当即提袍出列,将鎏金符节举过头顶,甲胄碰撞出清脆声响:“陛下,臣愿以护医将军之职担保!
若设医署,臣可协调军中驿站与运力,助医署调度药材,确保偏远郡县药材不缺;若遇地方豪强阻挠医馆建设、刁难医者,臣亦可率亲兵前往处置。
此前草原部落因雪灾断药,臣带粮药驰援,已与他们定下‘以粮换药’之约,往后医署药材供应,必有保障,绝不会因边患断供!”
陛下闻言,手指轻轻敲击龙椅扶手,目光扫过殿内,见文臣中虽仍有几人面露犹豫,却无人再出言反对,武将们更是齐齐拱手,显然认同秦斩所言。
他沉吟片刻,忽然提高声音:“秦斩护医,有勇有谋;素问懂医,心思周全。
二卿所言,兼顾实效与周全,甚合朕意!
民间医馆散如星点,虽能照明一隅,却难驱天下黑暗;若能聚成火炬,便是大秦百姓之福!”
他顿了顿,掷地有声道:“传朕旨意,设‘大秦医署’,署衙设于咸阳城东废弃驿站,即刻修缮;医署统管天下医馆、药材贸易与医者考核,不受各州郡干涉。
任素问为医署副署长,主掌诊疗事务、拟定医方、培养医者;秦斩兼医署护督,主掌安保、药材调度与地方协调。
医署官员不从朝堂选派,从各地优秀医者中选拔,三日内拟定章程,奏朕过目!”
旨意既下,冯劫等人虽仍有疑虑,却也只能躬身领旨:“陛下圣明!”
秦斩与素问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松快——这数月来,他们奔走于各州郡,收集诊疗数据,说服地方官员,甚至深夜修改章程草案,如今总算有了结果。
散朝后,二人并肩走出宣政殿,晨雾已散,阳光透过宫檐的飞角洒在青砖上,暖意融融。
素问摸着袖中那册用桑皮纸手写的“医署章程草案”
,纸页边缘已被反复摩挲得有些毛糙,她忍不住笑道:“此前总担心陛下不认可‘分级诊疗’,也怕守旧派官员阻挠,如今有了旨意,总算能把这法子推到全国,让乡野百姓也能方便看病了。”
“何止如此。”
秦斩掂了掂手中的鎏金符节,符节上的纹路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眼中带笑,“有了医署这块朝廷牌子,以后各地乡医再遇权贵强要药材、逼治绝症,便有署衙为他们撑腰,不用再像从前那样,要么违心从命,要么弃馆逃走。
只是你这副署长,怕是要比从前更忙了——既要管诊疗,又要定章程,还要选医丞,往后怕是连歇脚的功夫都少了。”
素问闻言,却不甚在意地摆了摆手,素色衣袖在空中划了个浅弧:“忙些无妨,只要能让更多人看得起病,少受疫病之苦,便是值得。
对了,医署选址在城东废弃驿站,那里屋顶漏雨、院墙倾颓,需得尽快找工匠修缮;还要从各州选拔医丞,制定考核标准——得考医术,也得考品行,不能让心术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