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集 长城续筑(2 / 4)

加入书签

鞋,鞋底纳着“平安”

两个字,现在那双鞋早磨穿了底,他的脚趾在草鞋里冻得像胡萝卜。

这时窑顶传来哗啦声,是新运来的石灰石。

王二柱赶紧拽着狗剩躲开,石灰粉落进眼里,辣得他直流泪。

他听见监工的鞭子在雪地里抽响,夹杂着妇人的哭嚎——准是哪个役夫的家眷寻来了,这种事这月已经是第三回了。

“哭啥!”

一个粗哑的嗓音从窑口传来。

王二柱眯眼一看,是负责烧窑的老把式张铁匠。

老张的左胳膊齐肩空着,去年在雁门修城时被落石砸断的,后来就留在窑上烧砖。

“三年前俺在长平,见着坑杀赵军的坑,比这窑深十倍!”

他把半截残臂往窑火里伸了伸,像是在取暖,“能在这儿烧砖,总比埋在土里强!”

三更天时,第一窑砖出窑了。

王二柱抱着块砖往城墙跑,砖面烫得他手心麻。

雪地里散落着几具盖着草席的尸体,是昨夜冻死的,等天亮就会被拖去乱葬岗。

他突然想起临行时儿子说的话:“爹,长城修好了,就没人来欺负咱们了吧?”

城墙上,蒙恬正用尺量着新砌的砖缝。

王二柱看见他靴底沾着血,许是踩过冻裂的尸体。

“砖质尚可。”

将军的声音在风里飘,“告诉烧窑的,明儿多烧两窑,雪一停就要提。”

王二柱低头应着,眼角瞥见李斯站在不远处的烽火台上。

廷尉手里拿着竹简,笔尖在雪地里比划着什么,也许是在算今日又耗费了多少粮草。

窑火在他们身后明明灭灭,把长城的影子投在冻硬的土地上,像道永远不会愈合的伤疤。

三、雪夜谋

李斯把竹简摊在临时搭建的帐案上,烛火被风刮得直晃,把他的影子钉在帐壁上。

案上摆着三卷文书:一卷是关中各县上报的粮草损耗,墨迹被水洇过,像是谁的眼泪;一卷是北境都尉送来的军情,说匈奴右贤王已经越过阴山;还有一卷是刚从咸阳快马送来的,是吕不韦留在相府的旧档,里面记着秦昭襄王时修长城的旧事。

“蒙将军以为,这长城还要修多久?”

李斯的笔悬在竹简上,迟迟未落。

帐门被推开,蒙恬带着一身雪进来,甲胄上的冰碴落地时出碎玉般的声响。

“至少还需三年。”

将军解下佩剑放在案上,剑鞘上的鎏金被寒气冻得乌,“阴山段要筑七十二座烽燧,雁门关需加高三丈,这些都急不得。”

李斯突然笑了,笑声撞在帐壁上弹回来,带着点苦涩。

“急不得?可关中的仓廪已经见底了。”

他抓起那卷粮草文书,纸页在抖,“去年秋收时遭了蝗灾,河东郡的粮仓连种子都快不够了。

再征民夫,恐生民变。”

蒙恬走到帐口,望着外面漫天飞雪。

城墙的轮廓在雪夜里泛着冷光,夯土的闷响断断续续传来,像困在地下的巨兽在喘息。

“前几日斥候回报,头曼单于在狼居胥山会盟,十五个部落的王都去了。”

他的声音突然沉下来,“他们在等,等咱们的长城修不下去,等咱们的民夫冻毙在雪地里,等咱们的粮仓空得能跑老鼠。”

帐外传来一阵喧哗,是押送粮草的车队到了。

李斯掀帘一看,几十辆牛车陷在雪窝里,车夫们正用石头垫车轮。

每辆车只装着半车粟米,麻袋上还印着“蜀郡”

的戳记——那是从千里之外的成都平原运来的。

“看见没?”

蒙恬的手按在李斯肩上,掌心的老茧磨得郡守的锦袍毛,“这就是为何非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