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集 民心所向(1 / 4)
咸阳城西的漕渠边,王二柱蹲在青石板上啃麦饼时,眼角的余光瞥见渠水映出的云影。
那云团像极了三年前他在邯郸城外见过的烽火,只是此刻漕渠里漂着的不是断桨,而是满载着蜀锦的漕船,船工的号子混着岸边货栈的算盘声,在秋阳里滚出暖融融的响。
"
柱子哥,这是新到的淮盐。
"
隔壁货栈的陈掌柜举着个陶罐喊他,"
比上月便宜了五个钱,要不要带一罐?"
王二柱咽下最后一口麦饼,拍着手上的糠:"
先来两罐。
"
他摸出腰间的秦半两,铜钱边缘的棱齿被磨得亮——这是他在漕渠码头扛活三个月攒下的,比当年在赵国当徭役时,一年能攥在手里的布币还要厚实。
货栈后的巷子里,几个孩童正围着个白老者。
老者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什么,引得孩子们阵阵惊呼。
王二柱凑过去看,见地上画着纵横交错的线条,像水渠又像道路。
"
这是新修的驰道图。
"
老者抬头冲他笑,露出缺了颗门牙的牙床,"
从咸阳到临淄,再不用绕着ountas走,三月就能打个来回。
"
老者是齐国人,去年驰道通到临淄时,他跟着儿子迁来咸阳,如今在巷口摆个算卦摊,闲时就给孩子们讲天下的新鲜事。
王二柱想起四年前秦军破邯郸时,他背着老娘逃到城外的破庙里,那时听人说秦兵"
虎狼之师"
,可如今住了三年,见得最多的是穿黑衣的小吏挨家挨户问收成,是漕渠上的监工给民夫额外的口粮,是像老者这样的异乡人,操着南腔北调在咸阳城里讨生活。
"
柱子哥,快去码头!
"
伙计小三子气喘吁吁跑来,"
刚到了一批江南的新米,管事说谁先扛完谁多领两个钱!
"
王二柱应着起身,跑过巷口时,瞥见墙上新贴的告示。
朱砂写的大字他认不全,但旁边有小吏用各地俗语念着:"
今岁关中大熟,每亩增税半石,然孤寡之家免赋,孝悌者有奖"
他想起去年老娘生重病,里正带着医官来看诊,药钱竟是官府出的,眼眶忽然有点热。
漕渠码头的夯土路上,一辆牛车陷在泥里。
赶车的是个楚地来的货郎,正急得满头大汗。
王二柱招呼几个工友上前,刚要搭手,却见几个穿褐衣的农夫扛着锄头路过,也纷纷停下来帮忙。
"
多谢诸位秦地的兄弟!
"
货郎拱手作揖,楚地口音里带着感激,"
俺从寿春来,这车上是新收的茶籽,听说咸阳人爱喝这个。
"
"
去年俺去寿春送货,"
王二柱一边推车一边笑,"
你们那儿的米酒才叫绝,就是劲儿太大,喝多了头疼。
"
众人哄笑起来,楚地的、秦地的、齐地的口音混在一起,竟比漕船上的号子还要热闹。
车辙从泥里拔出来时,溅起的泥点落在王二柱的粗布衫上,他却觉得比当年在赵国时,穿着绸缎长衫还要舒坦。
日头偏西时,王二柱揣着新挣的铜钱往家走。
路过西市,见围着一群人,挤进去看,是官府在分新铸的铁犁。
一个面生的小吏站在高台上,手里举着铁犁喊:"
这是临淄工坊新造的,比木犁深耕三寸,每亩能多打两斗粮!
"
"
小吏小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