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集 工业联盟雏形(3 / 4)

加入书签

合:协同的力量

秋末的咸阳城外,一场特殊的“阅兵式”

正在进行。

嬴政身着黑色龙袍,站在三丈高的检阅台上。

台下阵列的,不是甲士铁骑,而是各式各样的工业机械:左侧是十二台蒸汽驱动的纺织机,正在将蜀地运来的蚕丝纺成细纱;中间是五辆满载铁矿石的蒸汽货车,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出隆隆声响;右侧则是墨家与耕战工坊联合研制的“机关连弩车”

,二十架弩机通过齿轮联动,可在片刻间齐射四百支弩箭。

“这是雍城的铁矿、蜀郡的木材、陇西的皮革,”

陈渊向嬴政介绍,“通过联盟的物流网络,七日便可齐聚咸阳。

过去打造一辆战车需要三个月,如今有了标准化部件和流水线,十日即可完成组装。”

嬴政的目光落在远处的烟囱上,那里正冒出淡淡的青烟——那是联盟新建的焦炭冶炼厂。

“寡人的军队,从前靠的是耕战之法,”

他忽然握住陈渊的手腕,“如今靠的,是这些会冒烟的铁家伙。

陈卿可知道,六国使者昨日见了这些机械,眼睛都直了?”

陈渊低头道:“更重要的是协同之法。”

他指向正在组装弩车的工匠队伍,其中有墨家的机关师、咸阳的锻工、栎阳的车匠,“联盟让不同地域、不同工种的人,像齿轮一样咬合在一起。

单是这架弩车,就涉及七十二道工序,需要十五个工坊配合——这种力量,远非单个工坊主所能掌控。”

话音刚落,天空突然飘来细雨。

陈渊挥手示意工匠们将机械推入防雨棚,却见嬴政依然站在台上,任由雨水打湿衣袍。

“昔年商鞅变法,靠的是徙木立信;如今陈卿变法,靠的是这些铁铸的规矩。”

秦王的声音混着雨声,却格外清晰,“无论宗室贵胄还是百工黔,在联盟的规矩面前,都得守同一个章程。

这,才是强国之本。”

六、齿轮之外:文明的胎动

冬至那日,陈渊收到了来自蜀郡的加急文书。

随信附上的,是一张用联盟标准纸绘制的都江堰水利图——在传统的鱼嘴分水堤旁,画着一个巨大的涡轮装置,旁边标注着“水力纺纱机设想”

落款是“蜀郡工盟分会李冰”

他忍不住笑了。

李冰本是蜀郡太守,半年前加入联盟后,常将治水经验与工业技术结合。

此刻这个涡轮设想,分明是想利用都江堰的水力驱动纺织机械——这正是陈渊一直倡导的“跨领域协同”

更让他惊喜的是随信附上的另一卷竹简,上面抄录着各地工盟分会的创新成果:陇西分会改良了马具制作工艺,使骑兵鞍具的生产效率提升三倍;函谷关分会设计出可拆卸的模块化城楼,可在战时快组装;甚至连遥远的巴郡,都有工匠提出用天然气煮盐的方案……

“大人,墨家巨子派人送来了新的机关术图谱。”

侍女递上一个密封的檀木盒,“还有,科技学府的学生们嚷嚷着要组建‘工科学社’,说要研究什么‘热机原理’。”

陈渊打开木盒,里面是一套精致的木质齿轮模型,齿轮边缘刻着墨家特有的云纹。

他忽然想起联盟成立那日,一位老工匠曾小心翼翼地问他:“按统一标准做出来的东西,会不会都一个模样,没了灵气?”

此刻看着手中的齿轮,他终于有了答案——标准化不是扼杀个性,而是让每个工匠的灵光,都能在更大的体系中闪耀。

窗外,咸阳城的灯火正次第亮起。

新建的输油管道在月光下泛着金属光泽,将从巴蜀运来的井盐原油输送到各个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