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217、拳打文坛敬老院(八)(3 / 4)
是‘文字’,它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器’。
我们的目标是找到‘器’中的‘道’!
这场本就精彩绝伦的辩论,从这里开始——
再度开始升华!
台下,年轻的学子们看的心神摇曳、激动不已。
‘崔岘师兄大才’的呼声,此起彼伏。
笔墨风骨。
松竹品格。
云水襟怀。
在崔岘师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桓应先生抚掌大笑,连夸三声‘妙哉’。
而后思索良久,这才道:“子谓经籍为器,然《庄子》谓‘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今鱼尚未得,安可先弃荃?”
这次。
崔岘想也不想,迅速,且坚定地回道:“《周易》明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今之学者,困于形下之器久矣!当效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
“心有北辰,则万径皆通。”
“胸无天理,虽循迹亦枉然!”
什么叫‘醍醐灌顶’?
什么叫‘春雷乍响’?
这就是了!
以辩经台为中心,全世界被按下消音键。
无数道震撼的目光,看着台上金句频出、肆意张扬的少年郎,怔怔无言。
若他们在钦佩崔岘的学识。
那么辩经台上,桓应、东莱、班临等一群旷世大儒,则是心神摇曳。
从‘心’。
到‘理’。
这是新学说的思想萌芽,诞生了!
若按照史书上一些夸张的笔法来描述,此刻崔岘话音落下,辩经台周围应该仙音环绕,百鸟齐鸣!
因为将来若崔岘能够成圣。
那么今日此时,就是儒圣的诞生!
桓应老先生一双眼睛黏在崔岘身上,声音不自觉带着了颤音:“然则……道在何处?心何以明?”
崔岘杀疯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