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雷薄之死(1 / 3)
夜色如墨,月色被厚重的云层遮蔽,只有偶尔的星光在云缝间闪烁。
淯水之上,一艘巨大的楼船静静地停泊在芦苇荡深处,楼船顶层的议事舱内,灯火通明。
诸葛亮与庞统对坐于一张巨大的荆州地图前,案几上的油灯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雷薄则在一旁焦躁地踱步。
“军师,”
雷薄终于停下脚步,“江夏蒯良已察觉我等意图,城池坚固,兵精粮足。
若强行攻打,恐难奏效啊!”
诸葛亮微微一笑,羽扇轻摇,眼神如鹰隼般锐利:“主公勿忧。
江夏,不过是戏志才抛出的一块肥肉,诱我等去啃。
我等若真去啃,必崩我之牙。”
庞统在一旁附和,手指轻敲地图上的一点:“荆州之真正要害,在于江陵。
此城襟江带湖,西控巴蜀,南扼江南,北望襄阳,乃兵家必争之地。
得江夏,不过一郡之利;得江陵,则荆州半壁江山入我囊中。”
雷薄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与兴奋,但旋即又黯淡下来:“江陵乃荆州重镇,守军必多,城防必固。
文聘为将,骁勇善战,如何可得?”
诸葛亮与庞统相视一笑,诸葛亮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羽扇轻点:“取江陵,不可一蹴而就,需分三步走。”
“第一步,夺其喉舌。”
他指向江陵城外沿江分布的数个渡口,“我已遣张南将军,率五万精锐,星夜兼程,先行夺取江陵上下游的所有重要渡口。
渡口一失,江陵与外界的水路联系便被切断,城中粮草补给将成问题,守军人心必乱。”
“张南?哪个张南?”
徐靖一愣,张南不是袁绍的人?怎么个事?也就徐靖声音小,没人听到。
雷薄一惊:“五万大军?军师何时……原来那五万大军早有安排!”
庞统笑道:“兵贵神,更贵隐秘。
张南将军此去,昼伏夜行,沿途不与任何敌军纠缠,目标只有一个,渡口。
待我等主力抵达,江陵渡口我军随时可以登陆。”
“第二步,乱其心腹。”
诸葛亮继续说道,“我军十万主力之中,有数百位精明干练之士,已提前数日,分批乔装成商贾、脚夫、流民,通过各种渠道混入江陵城中。
他们肩负三项使命:其一,探查城内布防与粮草虚实;其二,联络城中对魏国不满之官吏军民,策动内应;其三,潜伏不动,只待我军攻城信号,便在城内制造混乱,伺机夺取城门。
其他人马则是早就在江陵北山中设伏,若是有魏军来援,直接打!
一部分人则在江陵城外等着攻城。
打造器械。”
雷薄听得目瞪口呆,对两位军师的缜密心思佩服得五体投地:“军师妙计,鬼神难测!”
“第三步,断其手足。”
诸葛亮的目光落在江陵西北方向的一座桥上,“此桥名为长坂桥,乃江陵通往北方的陆路咽喉。
若得此桥,可断文聘北撤襄阳之路。
此桥必须在总攻前一日拿下。”
雷薄立刻请缨:“军师,夺桥之事,非我亲往不可!”
诸葛亮沉吟片刻,似乎在权衡利弊,最终点头:“主公勇冠三军,此去必然成功。
只是,长坂桥乃兵家必争之地,文聘恐有防备,主公务必小心。”
他语气诚恳,眼神中充满了“关切”
,雷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拍着胸脯保证:“军师放心,我必取桥!”
舱外,风更紧了,芦苇荡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风暴伴奏。
当夜,月黑风高。
雷薄亲率两千精锐,乘着夜色,悄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