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9章 联合实验室、116车间、二大爷晋升七级工、李爱国力大飞砖(7 / 9)

加入书签

外:“没想到还有人记得‘松花江一号’。”

    松花江一号是齐教授前两年设计的一款轻型运输机,只是经过三个月的研发,就实现了首飞。

    但是因为当时情况特殊,再加上国内决定由320厂大批生产运5,没有资源继续推进松花江一号的改进和量产工作,最终项目终止。

    几架样机曾被送到戈壁滩执行短途运输任务,李爱国乘坐过两次,质量其实相当不错。

    “都是上面的统一安排,咱们做研究的,服从大局是本分。”

    齐教授语气平和,虽说对“松花江一号”的夭折仍有惋惜,但后来看到运 5的综合性能确实远超前者,也觉得当初的决定没毛病。

    李爱国对齐教授的觉悟更佩服了几分。

    也是,像齐教授这种在解放前在航空研究院飞机设计组工作的飞机设计师,当年那边曾开出高价要带他们离开,要是没有觉悟,岂能留在这边。

    齐教授这次带了五名研究员,全都是跟直升机研究有关的。

    再加上工作室的七名研究员,组成了联合实验室的攻坚研究力量。

    为了便于管理,便于有关部门调运物资,联合实验室在内部也起了个代号,名叫116车间。

    116车间内由齐教授担任车间主任,李爱国担任副主任。

    116车间内的成员分为两部分,李爱国带着周高飞配合齐教授做核心研究,能接触全部关键资料。

    宗先锋和几位汽车技术专家则继续推进铣车复合加工中心的制造,同时给核心研究做辅助支援。

    其他研究员倒没什么意见,能参与这么重要的项目,本身就是种认可。可周高飞心里替宗先锋犯嘀咕。

    在他看来,宗先锋来得比自己早,技术水平也更扎实,没进核心组实在说不过去。

    休息时,周高飞拉着宗先锋小声说:“先锋,要不我找爱国同志说说,给你争取下进核心组的机会?”

    “千万别,爱国同志既然这样安排,肯定有他的用意。”宗先锋为周高飞能够想到自己而感到兴奋。

    要说他心中没有委屈,那肯定是骗人的,毕竟这也许是他这辈子唯一一次接触到军工发动机研究的机会。

    但是宗先锋还是拒绝了周高飞,还叮嘱道:“咱们工作室跟普通研究所不一样,纪律必须摆在头一位,这点你得记牢。”

    “明白。”周高飞重重点头。

    116车间的工作地点就在工作室北边的一个小院子内,院子和铣车复合加工中心相通。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