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这频率……有点意思(1 / 3)

加入书签

“沉浸式纪录片?”于佳佳眼前一亮。

“没错。我们可以用第一人称视角,拍摄赵工带着志愿者在老巷里行走的场景。通过镜头,捕捉到鞋底传来的细微震颤、井盖边缘的嗡鸣、墙根处气流的脉动。”

“然后呢?”于佳佳追问道。

“然后,我们可以后期加入骨传导音频,让观众戴上耳机后,也能感受到地下的震动。”姚小波兴奋地说道,“这样一来,观众就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听地’的感觉了!”

于佳佳觉得这个主意太棒了。

她立刻联系了秦峰,让他帮忙找一支专业的拍摄团队。

几天后,沉浸式纪录片《听地》正式开拍。

拍摄当天,赵工作为引导者,带着十名志愿者,沿着老巷缓缓行走。

每到一个节点,赵工就会示意大家静默蹲下,感受地下的震动。

志愿者们按照赵工的指示,闭上眼睛,用心感受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起初,他们什么也感觉不到。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逐渐适应了地下的震动。

他们感受到了鞋底传来的细微震颤,感受到了井盖边缘的嗡鸣,感受到了墙根处气流的脉动。

这些震动,虽然微弱,却真实存在。

拍摄团队用专业的设备,记录下了志愿者们的感受。

后期制作时,他们加入了骨传导音频,让观众戴上耳机后,也能感受到地下的震动。

纪录片完成后,于佳佳信心满满地将它送到了审批部门。

她相信,这部纪录片,一定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听土法”的价值,也能为它申报非遗,铺平道路。

影片试映会上,审批部门的代表全程闭目,一言不发。

散场时,他将于佳佳叫住。

电影试映结束,审批部门的领导全程闭目养神,搞得于佳佳心里直打鼓。

散场时,领导终于发话了:“你们不交规程,交这个也行——让人‘感’到,比‘懂’更重要。”这话模棱两可,听得于佳佳七上八下,一时摸不着头脑。

走出影院,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刚刚停歇,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腥味。

赵工独自一人杵在巷口,他那根老拐杖,像是有了生命一般,缓缓地在地上划了三圈,一下,两下,三下,像是在给大地把脉。

与此同时,不远处的李素芬也收摊了。

她利索地关上铺子门,顺手拿起那把用了半辈子的豆腐刀,在摊位的铁架上轻轻刮了三下。

“嚓、嚓、嚓”,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几乎就在李素芬刮完铁架的瞬间,整条老街的雨水篦子,像是被唤醒了一般,几乎同时发出了低沉的共鸣声,嗡嗡嗡的,如同古老的合唱,又像是在回应着赵工的“三击地”。

正巧路过的陈砚田,被这突如其来的共鸣声吓了一跳。

他掏出手机,准备发一条朋友圈,却意外地发现,手机里自动跳出了一条未发送的草稿短信:“爸,我现在听得见了。”他看着屏幕上的字,眼神复杂,欲言又止,最终只是默默地将手机揣回了兜里。

第二天,陈砚田站在办公室的窗边,看着楼下车水马龙的街道,突然,他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号码:“喂,老白吗?帮我搞到一张下周市政府‘智慧城市升级方案’听证会的入场券……”

“智慧城市升级方案”听证会,与其说是听证,不如说是一场科技炫技大会。

人工智能交通调度,ppt上用酷炫的动态图展示着如何让红绿灯像人一样思考,流畅得仿佛堵车只是个传说;无人巡检机器人,顶着摄像头在地沟里穿梭,号称能24小时无死角监控,任何违规排放都无所遁形。

秦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