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朱祁镇(7)(2 / 3)
滴水。’”(所有驻扎点时间都是来自明实录的记载)
“直到这里,明军的行军路线还十分正常。可下一个明军的驻扎地点却突然变了。”
李今越的语调变得玩味起来。
“这时候,可能是因为王振想要邀请朱祁镇前往他的家乡蔚州显摆一下,所以,明军的行动方向突然来了个大转弯,‘壬子,车驾次洪州方城’。洪州,是前往蔚州的必经之路,明军抵达这里,也意味着他们决定改道紫荆关,朝着南路的路线推进。”
“可就在明军抵达洪州的第二天,明军的驻扎地点又来了一个大转弯,‘癸丑,车驾次白登’。”
“这就十分奇怪了,”李今越的语气里满是无语:“我们都知道,洪州是在大同东南方向,是改道紫荆关的关键节点。”
“而白登呢,在大同城东北方向,是明军回师时北路的必经之地。你这临时再度改道基本就等于前面走到洪州的路线全白走了,直接走了一段折返的冤枉路。”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呢,结合史料我们大概可以知道,是王振半路又‘恐蹂其乡禾,复改道宣府。’”
“他怕大军踩了他老家的庄稼,又改主意了!”
而此刻,李今越没有去看朱棣张黑如锅底的脸,只是继续说道:“其实当时改道南路,也是大臣们支持的。《国朝献征录》就记载:‘登语学士曹鼐、张益曰:驾还,宜从紫荆关。鼐等入奏,已得请从紫荆矣。俄折而东,竟从居庸。’可见当时,大臣们也是比较支持走紫荆关的,他们对于朱祁镇的临时再度改道同样非常惊讶。”
朱棣已经彻底说不出话来了,他喵的!朱祁镇这是在干什么!!!你特么这么跑来跑去的,就任由那个太监是带着几十万大军郊游吗!这不是在白白浪费将士们的体力吗!
然而,朱棣还是小看朱祁镇了。
李今越接下来的话,才让他见识到了什么叫真正的离谱:“然后,接下来就是一段让人眼花缭乱看不懂的操作了。”
“‘甲寅,车驾次怀安城西。升都指挥使孙安为后军都督佥事,仍旧镇守。乙卯,车驾次万全峪。丙辰,车驾次阳和北沙岭。丁巳,车驾次宣府。’”
“这段是最为混乱的,咱们都知道,怀安在宣府西边,按理来说,朱祁镇要回京应该继续向东走,可他到了怀安后的第二天却出现在了万全峪,而万全峪在阳和东南,也就是说朱祁镇当时并没有向东继续走,而是掉头向西,然后第三天又跑到了阳和卫,最后第四天他才又回到了宣府。”
此刻,朱棣人已经麻了。
麻得不能再麻了。
心也冷了,冷得不能再冷。
当年自己的好大侄要强行削他藩,想弄死自己的时候,他的心都没这么冷过。
他现在是终于明白,什么叫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了!
特么的就朱祁镇就这么折腾大军!白白消耗大军的体力!这要是被瓦剌军撞上,这仗要特么的怎么打!
“而在过了宣府后,朱祁镇的大军总算是确定了路线,一路向东。可半路却听到了瓦剌大军来袭的军报,他当即在原地驻扎,派遣恭顺侯吴克忠应敌。”
“这次明军派出的兵力具体是多少史料没写,但根据推测应该不到一万。可吴克忠过于轻敌,进入了瓦剌的伏击圈。瓦剌军占据高处,向下射箭,明军死伤殆尽,吴克忠殉国。”
“史载:‘吴克忠与其弟都督克勤,其子瑾,极力御虏。虏据山颠,矢石交下,官军死伤溃亡殆尽,克忠犹下马跪射,矢尽,贼围之,克忠以枪杀数十人而死,克勤亦死,惟瑾得脱归。’”
“唉,身陷敌阵,死战不降,枪杀数十人以身殉国,虽然有勇无谋,也称得上一句壮烈了。”
听到这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