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集 麦浪初成(2 / 3)
结,麻绳在三株苗间轻轻兜着,既稳住了茎秆,又留足了生长的空间,风过时,三株苗互相借力,不再是孤零零的摇晃,反倒像在雨里跳着轻盈的舞。
雨势渐歇时,天边裂开道缝隙,漏下束金红色的阳光,在田埂边的水洼里映出半道虹。
虹的颜色很淡,像孩童用彩笔轻轻抹了几笔,却足够让人心里亮堂起来。
芬利扛着锄头从远处走来,他的蓑衣往下淌着水,裤脚沾满泥浆,老远就扯开嗓门喊:“巡抚派人送新制的疏雨板来了!
说是照着农艺师画的样子做的,能把雨水往垄沟里引,再不愁苗根泡在水里了!”
芬利是村里的老农人,种了一辈子地,脸上的皱纹里都嵌着泥土的颜色。
他身后跟着两个年轻后生,抬着一捆疏雨板——那是用薄竹片编的,网格细密,边缘用竹条加固,看着轻巧却结实。
“这东西好!”
芬利放下锄头,拿起块疏雨板往麦垄间一铺,竹片恰好搭在垄背上,雨水顺着板缝哗哗地流进垄沟,“比咱们以前用的秸秆强多了,秸秆吸饱了水容易烂,这竹片透气,还不招虫!”
雷蒙德蹲在垄沟边,看着雨水顺着疏雨板的缝隙流进沟里,原本淤积在苗根处的水洼渐渐浅了下去,露出湿润的泥土,带着股清新的腥气。
他忽然笑了,笑声被残余的雨声裹着,听着格外真切:“这东西比老法子管用。”
“老法子也有老法子的好。”
艾琳用树枝拨开一株苗下的土,泥土簌簌落下,露出细密的根须——石楠麦的根是深褐色的,像细铁丝似的往深处钻,初心麦的根是嫩白色的,在浅层蔓延成网,两种根须在泥土里紧紧缠在一块,织成张看不见的网,把松散的泥土攥得实实的,“你看,它们自己就会互相帮忙。
石楠麦抓牢土,初心麦吸表层水,倒省了咱们不少事。”
雷蒙德凑近了看,鼻尖几乎碰到泥土。
他看见两种根须交缠的地方,竟冒出了小小的白色根瘤,像缀着串珍珠,轻轻一碰,根瘤就微微颤动,好像里面藏着群忙碌的小生命。
“这是……”
“是好东西。”
农艺师老周扛着测土仪走来,他的眼镜片上沾着泥点,却挡不住眼里的光。
老周是镇上农科站的,据说年轻时在农学院学过,对这些“新法子”
最上心。
他蹲下身,将测土仪的探针轻轻插进土里,屏幕上立刻跳出串绿色的数据,“这是根瘤菌在帮忙固氮呢。
混种的好处就在这——石楠麦的根能分泌一种酶,初心麦的根能提供碳源,两种麦根的分泌物混在一块,正好能招来固氮菌,比单种的长得壮多了。”
他指着屏幕上的曲线,语气里带着点骄傲:“你瞧,这片土的肥力,比上月涨了两成。
照这样长下去,秋收时亩产至少能多两石。”
雷蒙德的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那里曾戴着沉重的铁镣,锁链的磨痕至今还在皮肤上留着浅淡的印记。
他想起刚被放出来时,总觉得这世界处处是牢笼,连风吹过麦叶的声音都像锁链在响。
可现在,指尖触到的是带着潮气的泥土,混着麦叶的清香,踏实得让人心安。
他甚至能感觉到泥土下根须生长的微弱脉动,像无数细小的心脏在跳动,充满了生机。
傍晚收工时,夕阳把云层染成金红色,雨水洗过的天空干净得像块蓝宝石。
艾琳站在田埂上清点工具,竹篮里的麻绳还剩小半捆,竹片少了十来根,却独独不见了那把镰刀——那是雷蒙德特意磨亮的,说“割麦得用快刀”
。
“准是落在东边的垄沟了!”
雷蒙德一拍大腿,转身就往田里走,脚步轻快得不像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