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o3章 哈萨克斯坦楚城 楚河梦影星落归心(1 / 2)

加入书签

踏入楚城的清晨,仿佛穿越了一层梦境般的雾纱。

车窗上氤氲的水汽被指尖轻轻抹去,外头是一片云雾缭绕的山谷,晨曦如玉带般洒落其间。

楚城,哈萨克语称作“舒”

,是连接东部山地与草原高原的重要枢纽,亦是我在《地球交响曲》上记下的又一个心灵节点。

这座城市,不以喧嚣取胜,却在不动声色中,悄悄挪动了人的情绪。

它低声细语,却句句入心。

我住进一家靠山的老旅馆。

木窗镶嵌着手绘玻璃,阳台上爬满藤蔓。

清晨,房间里弥漫着木头与奶茶的味道,墙上挂着泛黄的旧照片,照片中是上世纪的火车、集市、雪山与少年。

旅馆的女主人叫萨吾丽,五十出头,年轻时曾在中国求学,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你会喜欢这里的。”

她递来一杯热牛奶,笑容如阳光下的湖面,“楚城不热闹,但它记得每一个走进它的人。”

我靠在阳台上,眼前是被雾气轻轻托起的山体,阳光像金线穿过云隙,在山岭上织出层层光影。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有些地方,不是让你去征服的,而是让你心甘情愿卸下防备,任思绪像水流般溢出。

旅馆后方是一条石阶小道,顺着山势蜿蜒而下,尽头连着楚河。

晨雾尚未散尽,脚下的石阶湿润而清凉,每一步踩下去都仿佛踩在历史的页角。

我走得很慢,不舍得打破这份清晨的宁静。

在路旁的一处石椅上,坐着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

他朝我点头笑了笑,手上是一只翻旧的木盒子,盒子里摆着几张黄的老照片。

“这是我当年送我儿子去参军时,在这儿拍的。”

老人低声说。

照片里是个年轻人,穿着笔挺的军装,笑得阳光又腼腆。

那一刻,我心头被什么刺了一下。

原来每一段风景的背后,都是一段沉默的期盼。

楚河穿城而过,水色碧透,河声潺潺,仿佛在低吟某种古老的调子。

我沿河而行,途中经过一处露天市集。

彩布棚在风中微晃,摊主们的吆喝声掺着笑语,如同山谷中的歌谣。

市集中,一把铜制拨弦乐器吸引了我。

那琴身布满刻痕,纹路如蛇游龙盘,苍老却有一种令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老艺人见我驻足,轻轻拨动琴弦,那旋律似雪原回响、似旅人心声。

“你走了很多地方吧?”

他忽然抬眼问道。

我点头。

“那你应该听得懂这曲子。”

他说,“它叫《归心》,是我们游子出征时弹的,也是归来时弹的。”

那旋律仿佛长风裹雪,一波三折,却始终不舍。

我的心底,不知为何突然浮现父亲的身影——他曾在车站送我离开,没说话,只是微微一笑。

我听着这曲子,忽然觉得眼眶微热。

那是种说不出的感觉,好像被某种柔软包裹着,像回忆,又像预感。

“你知道吗?”

老艺人忽然说,“我们弹这曲子,不是为了让人哭,而是为了让人记得自己为什么出。”

市集深处,一条石板巷道幽幽蜿蜒,尽头是一家叫“风信”

的小书屋。

木门斑驳,门口挂着一面风铃,每当风吹过,铃声如小鸟般呢喃。

屋主是位中年人,名叫阿力木。

他祖上是商队记事官,家中藏有不少记述天山南北旧路的手记。

“这些路线,有的还在,有的早已被荒草淹没。”

他翻开其中一册手记,指着一处熟悉的名字,“你不是刚从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