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o章 吉安 井冈血脉庐陵文心红与儒交汇处的脊梁之章(1 / 2)
离开宜春,我沿着赣江一路南行。
列车穿越连绵起伏的丘陵,车窗外是苍翠山林与小镇街景交错的画布。
天色渐深,我抵达了江西南部一座承载厚重历史与文化的城市——吉安。
这是一座有两个灵魂的城市。
一个在井冈山上,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源头;一个在庐陵文化中,是才子辈出的儒学重地。
她是理想之火的初燃点,也是文脉绵长的酵地。
吉安,没有喧哗,却早已写进时代的脊梁。
我翻开《地球交响曲》地图,在赣中南的红土地之上,于庐陵山水之间郑重落笔:
“第17o站:吉安。
她是血脉与书卷的交响,
是信念与文思共同点燃的脊骨之城。”
一、井冈山:红色的与精神的归处
我第一站前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旧址。
山道蜿蜒,绿林如海,纪念馆肃穆高峻。
那一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讲解员口中再次响起,不是口号,而是誓言。
我站在烈士陵园前,看着松柏环绕的墓碑,心中无比沉静。
一位来自湖南的志愿讲解员说:“他们没有想过能不能赢,只知道不能不开始。”
我写下:
“吉安的山不止高,不止绿,
更因血与信念而不朽;
她不是战场,而是灵魂出的地方。”
二、庐陵书院与白鹭洲书院:才子之乡的文火未熄
回到市区,我参观了白鹭洲书院与庐陵文化陈列馆。
白墙黛瓦、古木苍苍,庐陵书风自唐宋流传至今,这里曾走出欧阳修、文天祥、解缙等数不胜数的士子。
书院中一副楹联写道:
“文起庐陵,德播天下。”
我问一位在碑廊抄经的女孩:“你喜欢这里吗?”
她说:“我不求考中状元,只想写得一笔好字。”
我写下:
“吉安的才子不是名利场的角逐者,
而是用心行文、用德立言的燃灯人。”
三、赣江之畔:水映乡愁,舟行人世
第三日清晨,我在赣江边漫步。
江水东流,江岸老树低垂,几位渔民正在整理渔网。
一位老者在河堤石阶上独坐,喂着身边的一只白狗。
他望着江面说:“我们这江,不喧闹,适合想事情。”
我点头。
江水不言,却是千年庐陵人内心最深的延展。
我写下:
“吉安的水,是文人静思的镜,
是战士出征的背影,
是不动声色地,载着一个民族前行的默河。”
四、青原山:道禅交汇处的静默时光
我前往东郊的青原山净居寺。
这是佛教曹洞宗的重要源地,寺庙坐落在云雾缭绕的林间,钟声悠长。
在山门外,我与一位老居士相识。
他说:“吉安人信理智,也信因果。”
我问:“你在这住了多久?”
他答:“三十年,从红尘到青山,也不过一念。”
我写下:
“吉安的静,不是脱离尘世,
而是将理想、文化、信仰三者收束于一念之间。”
五、庐陵老街夜色:人间烟火的另一面
最后一晚,我走入庐陵古街。
街上铺满青石板,两旁小楼错落,灯笼摇曳,食摊林立。
叫卖声中,有一位卖粿的老妇人递给我一碗热腾腾的庐陵糍粑。
她笑着说:“你不是本地人吧,吃了这个,你也算半个吉安人。”
我望着她沧桑却温和的笑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