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宜春 月照明堂泉润身心山林养心与禅境流年的融合章(1 / 2)

加入书签

我是吴阿蒙。

离开南昌,我继续向西南前行。

列车穿越丘陵与稻田之间,沿途绿色层叠,天空清透,云脚贴着山顶低低地走。

我进入了一座诗意盎然的城市——宜春。

她素有“月亮之都”

“赣西福地”

之称,既有明月寄思、温泉养身的自然恩赐,也有道教、禅宗的清幽根脉。

这里不是声名显赫的地标,却如一杯温茶,让人愿意驻足,愿意倾听。

我翻开《地球交响曲》地图,在赣西平原、袁水之畔、温泉与月光交织之境郑重落笔:

“第169站:宜春。

她是山的深呼吸,是水的微波荡漾,

是一处安置身体与灵魂都能和谐共生的心灵原乡。”

一、明月山下:云中禅意与清泉之境

我第一站前往明月山温泉度假区。

清晨山雾如纱,树影隐现。

我泡在高岭云雾环绕的露天温泉池中,四周只剩下水声与鸟鸣。

一位本地人说:“我们不把泉水当奇迹,只当日常。”

我问:“你来这里多久了?”

他笑着说:“二十年。

人走远了会浮躁,但水会记得你原来的样子。”

我写下:

“宜春的水不惊艳,却柔得动人;

她不声不响,却能一点点洗掉你身上的灰尘。”

二、禅宗祖庭:从灵岩山寺听懂寂静

第二天,我登上灵岩山,拜访传说中佛教禅宗早期传播的重要场所之一——灵岩古寺。

石阶斑驳,香烟未断,寺中僧人不多,皆静默礼佛。

我在观音殿前席地而坐,耳边是钟声,是风声,是落叶翻过青石板的声音。

一位年轻僧人轻声告诉我:“修行不是克制,是明白。”

我问:“明白什么?”

他说:“明白活着是为了回归,而不是奔跑。”

我写下:

“宜春的山,不讲高度,讲归宿;

她不在于攀登,而在于让你卸下盔甲,和自己对话。”

三、秀江袁水之间:民俗温度与城市脉动

回到市区,我在袁州古城街区穿行。

青砖街巷、木窗老铺、小吃香气与唢呐声交织。

街头艺人吹奏赣西民调,老人倚门晒太阳,小孩在水渠边追逐。

我走进一家卖饼铺的老店,女主人正将一炉刚出锅的“宜春麻饼”

切成四方。

她说:“我们这麻饼,不甜不咸,像这个地方一样,不喧哗,但记得久。”

我写下:

“宜春的街,不靠灯红酒绿赢人气,

她靠的是熟人之间相视一笑,一饼一茶的情意。”

四、樟树药都:百草之地的医者仁心

第四天我前往樟树市,这里被誉为“中国药都”

走进药市古街,空气中弥漫着百草的清香。

木牌高挂:“地道药材”

“真材实料”

“仁心仁术”

一位年迈的老药师让我尝一口“甘草乌梅汤”

,清凉回甘。

我问他:“你为啥还守着这老铺?”

他笑:“人心急火多了,药不能走,得留下。”

我写下:

“宜春的药不只治病,也守心;

她用草木编织信任,也将乡愁封进百味之中。”

五、月夜宜春:天地共鸣下的心语

最后一晚,我独行至明月湖。

湖面如镜,倒映月华,微风吹拂,水波轻起。

我在湖边一处空地写字,几位中学生路过驻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