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北海 银滩余光海丝旧梦与西南门户的海上叙事章(1 / 2)
南国的风,从未在夜里停过。
当我离开湛江,坐上驶向北海的列车时,夜已深,窗外的景色悄然转换。
铁轨沿着海岸线缓缓南行,白天的热浪退去,海的咸意却越来越浓。
列车仿佛一支低音号角,吹奏着即将登场的滨海诗章。
北海,是广西伸向南海的前沿港城,是华南通向世界的门户之一。
它没有广州那样庞杂,也不如深圳那样紧绷,它是一种慢慢展开的画卷,在银滩的边缘、老街的转角,缓缓道出自己的旧梦与新声。
一、银滩晨光:沙细如烟,浪声不息
清晨,我踏上了着名的北海银滩。
阳光还未完全升起,海面呈现一种淡淡的银灰,沙滩在潮水的滋润下,如一幅刚铺开的丝帛,细腻无声。
我脱了鞋,脚步陷入沙中,那种触感仿佛踩在云层上,却又有大地的柔韧。
一个晨跑的大爷路过我身边,冲我一笑:“你是外地人吧?”
我点头。
他说:“别急着拍照,等太阳出来,这片滩会亮得像镜子。”
果然,天色渐明,海面的一角开始折射出微光,随着光线扩大,整片海滩慢慢被点亮,仿佛天地之间洒落了一层光的羽衣。
我看着那无边的银色缓缓推进,写下:
“北海的银滩,不是一片沙,而是一段被光反复抚摸的低语。
它无言,却能洗去心上所有重音。”
二、老街石板:中西交汇,旧梦仍温
离开海滩,我步入北海老街。
这条街长不过数百米,却承载了百年风霜。
骑楼交错,中西合璧的门楣上长满青苔,老字号药铺与咖啡厅并肩而立,仿佛历史与现代从未矛盾过。
我走进一间名叫“福春洋行”
的旧屋改建的展厅。
屋内摆满十九世纪的舶来品——船票、算盘、瓷器与电报机。
讲解员是一位年轻女子,声音柔和,语调却带着分寸。
“这条街,是北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支点的见证。
那时,很多西方船只从这里靠岸,再由此将货物运往越南、东南亚。”
我问:“现在呢?”
她微笑:“现在它是游客拍照的背景墙,但每一块砖里都藏着航路。”
我写下:
“北海老街,是一页未完全翻过的日记。
它讲的不只是往事,更是今天仍在悄悄延续的南洋节奏。
那不是记忆,而是余音。”
三、涠洲岛归梦:火山岩海的低语
第二日,我搭船前往涠洲岛。
这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岛,海水蓝得近乎梦境,崖壁嶙峋,洞窟密布。
与都市的整齐不同,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保持着最初的野性。
我租了辆电动车,在环岛路上缓缓骑行。
风从耳畔穿过,带着热浪和咸味。
沿途有一处名为“鳄鱼山”
的海蚀崖,在阳光照射下,岩石泛出墨色光芒,海水如节奏准确的诗行,在岸边反复击打。
在岛上的一个渔村,我遇见一位正将鱼干晾晒的中年男子。
他指着远方海面,说:“你知道涠洲的海风和北海的海风有什么区别吗?”
我摇头。
他说:“北海的风,是城市的呼吸;这里的风,是海的心跳。”
我写下:
“涠洲岛的风,是一种低频的诗。
它不强烈,却极准。
它吹散观光者的浮躁,也唤醒旅人心中久违的静。”
四、北部湾广场:潮头之下的重奏
傍晚,我回到市区,登上北部湾广场的高台,面朝南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