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湛江 军港之声火山之魂与雷州海角的强音章(1 / 2)
海风带着铁的味道扑面而来,我抵达了湛江。
它是广东的尽头,也是大陆的出口;是雷州半岛的咽喉,更是南海航道的了望塔。
与广州、深圳的都会节奏不同,湛江是一座拥有“脊梁感”
的城市。
它不是轻盈的旋律,而是一种坚定不移的根音,在中国的西南端奏响不容忽视的强拍。
我的脚步从港区开始,一直走向雷州海角。
一、军港码头:深海沉音与战舰影影
我在湛江港附近的军港远望。
虽然无法靠近,但军舰灰蓝色的剪影肃立在天光与海雾之间,仿佛随时可以拔锚启程。
这里是中国南海舰队的重要驻地,是雷州半岛最刚硬的骨骼之一。
在附近的海军公园,我遇见一位退役军人,正带着小孙子讲解模型舰艇。
他指着一艘小比例的o52型舰说:“爷爷以前就在这种船上待了七年。”
小孙子问:“会不会打仗?”
他笑:“爷爷上舰是为了让别人不敢打仗。”
我站在旁边,默默写下:
“湛江的港,不只是出海的口岸,更是国防的脊梁。
它不诉苦,也不高呼,它以静态之姿,守住一个国家的海图与底线。”
二、雷祖祠与雷州文化:风土与信仰的深层纹理
离开港区,我进入雷州市。
这是一座比湛江市区更古老的地方,是雷州半岛文化的源核之地。
雷祖祠静静坐落在老城中心,庙宇不大,却香火旺盛。
走进其中,彩绘砖雕,木构梁柱,尽显古朴与庄重。
雷祖传说与雷文化息息相关,祠中悬挂的“泽被四方”
四字,落笔厚重,意象深远。
一位本地讲解员说:“雷州人讲‘硬’,但不是倔,是守得住、顶得上、担得起。”
我点头。
她又说:“我们这里,女子也‘硬’,冼夫人就是从这片土地走出来的。”
我写下:
“雷州文化,是岭南民性中最深沉的一支。
它不是巧,而是强;不是软香细语,而是厚德载物。
在湛江,这种文化不是书写,而是活着。”
三、火山湖与火山口:大地留下的怒吼
在雷州半岛中部,有中国唯一的滨海火山群遗迹。
我乘车抵达火山地质公园,站在其中一个已熄灭的火山口边缘向下俯瞰,火山岩黑亮如墨,湖泊镶嵌其中,如地球张开的眼睛,久久不语。
导览员说:“这些火山上一次喷是在十万年前。”
我问:“现在还会不会喷?”
他说:“地质上‘死’了,但人心上,它一直活着。”
我走下坡道,触摸那斑驳的岩石,每一道裂缝像一页页千年前的怒吼,仍残存在时间的页脚。
我写下:
“湛江的火山,不再爆,却仍在讲述。
它像城市的沉默者,不说话,却让人敬畏。
每一块岩石,都是大地曾经翻身的证据。”
四、海东风情小镇:渔人市井与时代折痕
我回到市区,走入一个叫海东的小渔村改建小镇。
这里保留了湛江人生活的原色:骑楼下卖鱼的阿姨、老旧理店门前打盹的老人、巷子深处晒鱼干的篮筐与咸香味道。
比起高楼林立的港湾新城,这里才是湛江的烟火魂。
一位做手工鱿鱼干的老太太让我试吃,她说:“现在人都去市,不爱闻这个味了。”
我说:“这个味才是海的身体。”
她笑出皱纹:“你说得对,我们是吃咸水长大的。”
我写下:
“湛江的海,不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