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宁越地长真归命,易州城孝干殉节(2 / 2)

加入书签

,以其长子袭爵!\"

\"陛下!\"中书令封德彝急步出列,\"高开道此举,分明是要与突厥瓜分河北。臣请立即发兵……\"

\"不可!\"尚书右仆射萧瑀打断道,\"秦王刚刚平定刘黑闼,将士疲敝。且岭南战事未休,此时若再启战端……\"

就在众臣争论不休时,黄门侍郎匆匆捧来岭南急报。李渊展开绢帛,上书“隋朝鸿胪卿宁长真献宁越、郁林二郡归降。”

大唐皇帝紧绷的面容终于稍稍舒展:\"好!李靖不负朕望!\"

原来就在易州血战的同时,李靖大军已挺进至郁林江畔。宁长真在城头望见唐军旌旗蔽空,对麾下叹道:

\"天命在唐,不可逆也。\"

他命人打开城门,亲自捧着舆图印信,徒步至李靖军前。

\"宁某愿率二郡归顺,只求大将军善待岭南百姓。\"宁长真跪献印信时,江风卷起他花白的须发。

宁长真是一位在岭南地区拥有深厚根基的俚族首领和资深官员,历经隋唐两朝,在地方上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他出身于钦州宁氏家族,这个家族是岭南地区的豪酋大姓。宁氏家族自古便雄踞一方,与中原王朝时即时离。在隋朝时,宁长真已身居要职。他承袭父职任钦州刺史,曾率部从隋军伐林邑,后又从炀帝征辽东,因军功受封为鸿胪卿(掌管礼仪外交的高官)、右光禄大夫,并升任宁越郡太守。这些经历使他在隋朝官僚体系和岭南地方都积累了很高的威望。

李靖亲手扶起这位前朝老臣:\"公能审时度势,免去干戈,实乃苍生之幸。\"

受降仪式在郁林江畔举行。当唐字大旗在城头升起时,通往交州、爱州的驿道上,第一批唐军斥候已经出发。这条被战火阻断多年的南方要道,终于重现商旅。

捷报传至长安,李渊当即下诏,任命宁长真为钦州总管,仍镇守故地。

与此同时,另一道任命也迅速下达:改任夔州总管、赵郡王李孝恭为荆州总管。

\"孝恭平定萧铣,熟悉江南情势。\"李渊在御书房对裴寂解释道,\"让他坐镇荆州,既可安抚新附,又能策应岭南。\"

暮春的细雨笼罩着长安城。太极殿内,李渊望着北疆舆图上标注的易州,又看向岭南新绘的疆域,对侍立的萧瑀叹道:\"失一易州,得二郡之地。这天下棋局,从来都是得失相间。\"

不久,在新任荆州总管的府衙内,李孝恭正对着舆图沉思。他的手指缓缓划过刚刚打通的交州道路,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北方的易州。这位久经沙场的名将深知,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