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洺水畔世民堰水,黑闼军败投突厥(1 / 3)

加入书签

武德五年三月中下旬,大唐内外交困。谭州(今山东章丘)一场因私怨引发的粮草风波,最终以盛彦师、王薄、李义满三人的殒命而告终,朝廷虽以严刑整肃了纲纪,却暴露了初唐内部将相、央地之间的深刻矛盾。与此同时,北方边境再起波澜,李渊以金帛与和亲之诺暂缓突厥兵锋,换回被扣使臣,然颉利可汗旋即毁约,联合叛军兵压雁门,使得刘世让固守的并州局势骤然紧张。当朝廷深陷内争与外患的漩涡之际,在关乎国运的河北主战场上,秦王李世民与刘黑闼的最终对决,也已蓄势待发。

三月廿二,长安城笼罩在春日的晨雾中。

卯时三刻,太极宫两仪殿内烛火通明,尚书右仆射裴寂、中书令封德彝、黄门侍郎陈叔达等重臣肃立丹墀之下,正在为交趾郡守的人选进行最后的廷议。唐初武德四年(621年),改隋朝的交趾郡为交州总管府,行政中心设在宋平县。宋平县的治所位于今河内市区,是当时整个越南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交州(交趾)的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今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地区,包括河内、海防、北宁、太平、南定等省市。

汉代的交趾是“交州九郡”之一,涵盖越南北部和中部。唐代交州成为“安南都护府”的核心区域(675年设立),仍以宋平(河内)为治所,“交趾”逐渐成为对越南北部的泛称。现今,河内是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红河三角洲仍是越南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

李渊抚须沉吟:\"交趾地处南陲,北接岭南,南控林邑,非德才兼备者不能镇之。诸卿以为丘和如何?\"

裴寂率先出列:\"陛下圣明。丘和乃隋文帝旧臣,历任资州刺史、扶风太守,大业末年炀帝南巡时,更授其为交趾太守,可见其能。此人虽非我朝元从,然在隋时便以抚民有术着称。\"

封德彝补充道:\"据报,去年丘和已遣使奉表,愿率郡归附。今若正式授其总管之职,既可安抚隋室旧臣,又可借其威望稳定南疆。\"

陈叔达沉吟片刻:\"然则南疆诸部林立,丘和年逾花甲,是否当遣宗室子弟为副?\"

李渊拍案定夺:\"昔汉武帝用金日磙,何分新旧?今既得丘和诚心归附,当示以信任。传诏:授丘和为交州总管,统摄交趾七郡军政。\"

此时远在交趾郡治宋平县(今越南河内), 六十三岁的丘和正在府衙翻阅地图。这位历经北周、隋唐三朝的老臣须发皆白,眉宇间却仍存英气。他原是南阳豪族出身,开皇年间便以武勇闻名,隋炀帝南巡江都时特命他镇守南疆。如今见大唐气象日新,早存归附之志。

\"使君,\"司马高士廉捧着文书入内,\"长安使者已至城外三十里。\"

丘和颔首,目光掠过案上的大唐疆域图,沉声道:“既然如此,便需一位足堪重任之人,亲赴长安,既表我交趾赤诚,亦需洞察中枢气象。” 他看向高士廉,眼中是毫无保留的信任,“士廉,此事非你莫属。你出身名门,博通经史,更兼沉稳有度,必能向陛下陈明我交趾军民归化之心。”

高士廉,这位后来成为凌烟阁功臣、李世民岳父的俊杰,出身北齐宗室后裔、学识渊博且胸怀韬略的能臣,深知此行关乎整个交趾乃至岭南地区的未来。

他肃然躬身,回应道:“和公厚望,士廉谨记。此去长安,定当不辱使命,必使我交趾七郡,安稳落于大唐版图。” 他略作停顿,提出一个更深层的考量:“此外,下官听闻,令郎师利将军早已在长安为陛下效力,深受信重。陛下此次特命师利将军前来迎接,圣意深厚,既是对和公您的抚慰,亦是向天下展示朝廷对归附功臣的优容。我等更应借此良机,将这番‘君恩子孝’的佳话,彰显于朝堂。”

丘和抚须,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与思索。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