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洺水城三度易帜,罗士信独守殉节(2 / 3)
李世民在军帐中得知消息,特意吩咐侍从:\"善待冯将军家眷,此例一开,河北人心可定。\"
最关键的转折发生在二月二十三日。李艺的幽州铁骑连克定、栾、廉、赵四州,战马的鬃毛上还沾着征尘,就在洺州城北与李世民成功会师。当两军旌旗在洺水北岸交相辉映时,猎猎作响的旗帜仿佛在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刘黑闼在城楼上远眺这一幕,终于意识到局势危殆。他立即召集众将,手指着洺水县城的方向,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必须先拔除此城,否则我军腹背受敌!\"
洺水城的攻防战随即进入白热化。这座四面环水的城池本易守难攻,护城河的水面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但刘黑闼不惜代价,在城东北修筑两条甬道,民夫们在皮鞭的驱使下日夜不停地搬运土石。
另一方的王君廓日夜督战,城墙下尸积如山,血腥味引来了成群的黑鸦。
李世民三次亲率援军,玄甲军在阳光下如同一道移动的钢铁洪流,却皆被刘黑闼以重兵阻截在城外。
当日深夜,唐军大帐内灯火通明。李世民凝视着沙盘上洺水城的模型,眉头紧锁:\"若甬道修成,洺水必失。\"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军帐中显得格外沉重。
李世积指着模型进言,烛光在他坚毅的面容上跳动:\"为今之计,唯有换将死守。\"
话音未落,年仅二十的罗士信慨然出列,年轻的脸庞在烛光中显得格外坚毅:\"末将愿代王将军守城!\"
翌日清晨,李世民登城南高冢,朝霞将他的身影染成金色。他以旗语命王君廓突围,战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正值双方混战之际,罗士信率二百死士趁势入城,他们的身影在硝烟中若隐若现。当王君廓浑身浴血冲出重围时,回头望见城头已然易帜,不禁热泪盈眶。
接下来的八个昼夜,成为河北战事中最惨烈的篇章。罗士信亲自挽弓射敌,弓弦震响的声音在城头不绝于耳。士卒见主将如此英勇,皆为之感奋,即便受伤也不肯下城墙。然而天公不作美,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很快就在城墙上积了厚厚一层。唐军援兵被大雪所阻,只能眼睁睁看着洺水城陷入重围。
二月二十四日,这是一个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日子。甬道在日出时分终于完工,汉东军如潮水般涌上城头。阳光透过纷飞的雪花,照在沾满鲜血的城墙上,反射出诡异的光泽。
城破之时,罗士信犹自死战不退。他的战甲已经破损不堪,鲜血从多处伤口不断渗出,在雪地上绽开一朵朵红梅。
刘黑闼在阵前高呼,声音在风雪中回荡:\"罗将军若降,当以尚书之位相待!\"
满身创伤的年轻将领倚着残垣,轻蔑一笑,鲜血从他的嘴角渗出:\"大唐只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言毕挥剑冲入敌阵,剑光在风雪中划出最后一道寒芒。
就义前,罗士信望着长安方向,用尽最后力气整了整破碎的战袍。这个十四岁就从军、被李世民称为\"少年英雄\"的将领,最终用生命践行了诺言。当他的首级被悬上旗杆时,连汉东军士卒都为之动容,有人悄悄别过头去,不忍目睹这悲壮的一幕。
消息传至唐营,李世民掷剑于地,剑身插入泥土的声音在寂静的军帐中格外刺耳。他对天立誓,声音因愤怒而颤抖:\"不破黑闼,誓不还师!\"
而在洺水城头,刘黑闼抚着染血的城墙,指尖传来的冰冷触感让他心中一颤,他明白,罗士信的殉国,已然激起了唐军更深的复仇之火。
此刻,南北唐军已完成对洺州的合围。洺水城的硝烟尚未散尽,更大的风暴正在洺州城下酝酿。残阳如血,映照着这片见证过无数英雄传奇的河北大地,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的最终决战即将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