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唐将黄君汉回洛城大捷(3 / 5)
兵符劈成两半,将半符拍进张夜叉掌心,伸手指向黄河方向道:\"此符若沉河,便是全军覆没之刻。明日此时,我要在回洛城头用达奚善定的头颅盛酒祭旗!\"
府堂外惊雷炸响,众将甲胄相击声如金石,城外外黄河怒涛隐隐可闻。当夜,黄君汉派遣校尉张夜叉率领水军从怀州渡黄河突袭郑帝王世充控制下的回洛城。
古回洛城位于今洛阳市孟津区会盟镇雷河村,北距黄河五里,南距洛阳城四十里。该城始建于北魏永安二年(529年),隋大业年间扩建为仓储重镇,城中建有巨型含嘉仓,储粮可达百万石。
在唐军问鼎中原期间,其军事地位之重,体现在三大功能,在河防枢纽方面,此城控制河阳三城(北中城、中潬城、南城)中的南城,与北岸的河阳关形成犄角之势,可确保黄河浮桥畅通。此城又是郑军粮道咽喉,是洛阳城北漕运必经之路,江南粮船经通济渠入黄河后,需在此换小船经洛水入城。作为东都洛阳城的外围屏障,城西的邙山余脉构成天然防线,与东面的金墉城共同拱卫洛阳北翼。
王世充称帝后,在此驻精兵八千,以心腹达奚善定为镇守使。达奚氏本鲜卑贵族,其兄长达奚暠曾任隋朝兵部侍郎,家族在洛阳颇有势力。此人\"性严苛而善守御\",他早已将回洛城墙加高三尺,壕沟拓深一丈,又在城西筑烽燧十二座,形成了绵延三十里的预警体系。
此时,李世民在洛阳西线的慈涧(今河南新安)与王世充主力对峙。为实施\"北断粮道,南绝援兵\"的战略,密令黄君汉\"伺机破河阳,乱郑腹心\"。三日前(八月十五日),唐军细作已传回关键情报,王世充为支援洛阳守军,已抽调回洛城半数守军南下,现存兵力不足四千。
黄君汉得到此关键情报后,决意发动突袭,攻占回洛城,以配合秦王李世民的西线作战。
八月十七日的深夜,黄河涛声里裹着铁甲相击的细响。怀州总管黄君汉站在沁水河口的礁石上,望着二十艘蒙冲舰悄然没入黑暗。这些伪装成商船的战舰,船舱深处藏着三百斤猛火油柜,甲板暗格里压着淬毒弩箭,连船帆都浸过防火的明矾水。今夜,他要在这条奔涌千年的河道上,书写一场足以撬动中原战局的奇袭。
三百里外的孟州渡口,唐军依计开始上演着惊天动地的佯攻。火光很快映红黄河半边夜空,喊杀之声震得两岸山雀惊飞。
唐军作战计划包含三重谋略,先是声东击西,令步兵在孟州(今河南孟州)大张旗鼓造船,佯装欲渡河攻河阳关。紧接着采用暗度陈仓,精选水军五百,乘轻舟沿沁水秘密进入黄河,利用秋汛湍急水流顺流而下。之后,在敌军中心开花,破城后立即焚毁河阳南桥,阻断郑军北援通道。
八月十七日夜,张夜叉率先锋船队悄然出发。二十艘蒙冲舰伪装成商船,船舱暗藏火油、猛火油柜。八月十八日寅时(凌晨3-5点),船队借助大雾抵近回洛城北水门。
据守河阳关的郑军烽火很快次第燃起,王世充果然中了唐军“声东击西”之计,急忙命令守军连夜向孟州增兵,他绝不会想到,唐军真正的杀招正从黄河上游怀州顺流而下。
子时(夜间11点至凌晨1点)的沁水泛着幽蓝波光,张夜叉蹲在舰首,指尖摩挲着船首的放置的渔网。这位虢州豪杰此刻若褪去铠甲,露出粗麻衣下夜叉刺青,活脱脱一个贩盐的私枭。
\"转舵!\"他下令道。
当北斗七星沉向西山,二十艘蒙冲舰突然折入黄河主道。秋汛的激流推着船速快逾奔马,船头切开的水浪溅湿了士卒们紧攥的硫磺火折。
寅时(凌晨3点至5点)的回洛城北水门,敌军部署在河道中央的铁栅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张夜叉吐出衔着的芦管,三十名死士如黑鱼般滑入冰凉的河水,张夜叉亲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