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独孤怀恩之死成就唐朝开国皇帝“第一险”(3 / 6)

加入书签

定官职。李渊同样出身名门,其母独孤氏与独孤皇后是姐妹,所以从亲属关系上来说,独孤怀恩是李渊的表兄弟。

因此,李渊当时对独孤怀恩有着复杂的情感和看法。一方面,从亲属关系来讲,他们同属一个家族体系,有着一定的亲情纽带。在隋朝相对稳定的时期,这种亲属关系或许让他们彼此有所往来,维持着表面的和睦。然而,随着天下局势的恶化,李渊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布局,他逐渐意识到独孤怀恩并非一个可以完全信任和依靠的人。

我们在读史中不难发现,独孤怀恩性格中有着贪功冒进、反复无常的一面。他看到天下大乱,便急于寻找机会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他既想在隋朝的体系内维持自己的地位,又对新兴的势力抱有幻想,试图左右逢源。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让李渊对他产生了不满和警惕。李渊深知在乱世之中,只有坚定地站在自己这一边,真心辅佐自己成就大业的人才是可靠的伙伴,而独孤怀恩显然不符合这一标准。

李渊当年说出“姑之子皆已为天子,次应至舅之子乎?”这句话,带有明显的戏谑和讽刺意味。从表面上看,这是在调侃独孤怀恩与皇室的亲属关系,在外人看来,似乎在暗示独孤怀恩也有称帝的野心。但实际上,更深层次地反映出李渊对独孤怀恩不切实际、妄图投机取巧行为的不屑。

武德初年,李渊自己正在积极谋划夺取天下,他需要的是忠诚可靠的追随者,而独孤怀恩的行为让他觉得此人难以担当大任,甚至可能会成为自己事业发展的阻碍。

从正史记载来看,后来独孤怀恩果然做出了不利于李渊的事情。他在被李渊任命为蒲州总管期间,与王行本勾结,企图背叛李渊,投靠其他势力。因此,“独孤怀恩久攻不下王行本驻守的蒲坂城”这一行为,是否当时已彻底暴露了他的野心和不忠,也让李渊之前对他的怀疑得到了印证。

在隋末唐初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下,李渊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洞察力,看透了独孤怀恩的本质。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李渊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对人才的谨慎选择和对局势的精准判断。他深知身边人的品性和能力对于自己事业的重要性,所以对于独孤怀恩这样心怀不轨的亲属,他始终保持着警惕,最终果断采取措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和事业的稳定发展。

不过,这种屈辱感在独孤怀恩的私人行为中可见端倪。当夜,独孤怀恩独坐于先祖独孤信的画像前。烛火将\"大周柱国大将军\"的金漆匾额映得忽明忽暗,他手中攥着三份婚书抄本,隋文帝聘其姑独孤伽罗为后的文牒、唐国公李昞娶其姨独孤曼陀的聘书,以及李渊称帝后追封生母的诏书。鎏金错银的卷轴上,唯独不见独孤氏男子的名讳。

\"锵!\"独孤怀恩手中七星宝剑猛然劈碎案上越窑青瓷,值更仆役听见家主嘶吼:\"独孤氏女子载入史册者十二人,男子竟无一人得列传!\"

身边元君宝进言道:“公岂甘为裙带之臣乎?”这位代北豪族出身的部将,成为点燃独孤怀恩叛乱之心的火种。

元君宝悄然展开怀中掏出的密信,接着说道:\"宋金刚使者昨夜抵营,愿以五万精兵换大将军'清君侧'旗号。更妙者,\"元君宝话音停顿,用手指指着信末朱印,继续道\"此乃萧铣亲笔,许诺荆襄粮船直抵潼关!\"

独孤怀恩抚剑沉吟道\"吾家七女皆入青史,然《周书》竟无独孤男儿列传!\"

元君宝捧出仿制玉玺,低声道\"待龙入长安,臣当亲撰《独孤本纪》!\"

仿制玉玺印文\"承周绍隋\"四个字在摇曳的灯光中寒光逼人。

元君宝精妙的心理操控术与独孤怀恩压抑的家族怨念,在黄河冰裂声中交织成武德年间最危险的阴谋。而案头那盏被剑风劈灭的青铜灯,恰似独孤氏百年荣光的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