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独孤怀恩之死成就唐朝开国皇帝“第一险”(2 / 6)

加入书签

武德三年(620年)初,独孤怀恩围攻蒲反城逾百日未克,唐军折损万余。时值李世民与宋金刚主力对峙柏壁,河东粮道命悬一线。

唐高祖李渊刻意强调“六官”“百工”,既点明独孤氏显赫职权(其叔独孤整曾任隋工部尚书),又暗讽他“承荫祖职而无实绩”。

独孤家族作为关陇集团核心,本应成为政权支柱。诏书中“当思忠勤”四字,实为对关陇旧族的集体敲打。

不过,若结合当时唐军“四面楚歌”的军事困境,究其政治深意,也不难看出这也是唐朝朝廷的一种责任转嫁。便是将河东战局胶着归咎于独孤怀恩个人,从而掩盖唐廷双线作战(同时对王世充、刘武周用兵)的决策失误。另外体现出的是权力制衡。借斥责工部尚书,震慑关陇集团中持观望态度的窦氏、宇文氏等家族。《旧唐书》载此诏颁布后,“山东士族奏疏日增”,可见政治效果突显。现在看来,更像是道德绑架,诏令中“忠勤”二字暗扣独孤家族与李唐的姻亲关系(李渊生母为独孤氏),从伦理层面施压,为后续处置谋反预留了道德制高点。

对于这道皇帝诏令,《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此诏字字如刃,怀恩读之汗透重衣。”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写道:“李渊以周礼六官为刃,剖开关陇集团最后的体面。”

若从军事史视角来看,此诏标志着唐初战争从“贵族私兵模式”向“中央集权动员”转型的关键节点。

这道敕书经快马送至前线时,独孤怀恩正在中军帐内检视新制的云梯。当传令官展开黄麻纸诏书,在场将领目睹主将\"面色如铁,指节泛白\"。这种公开斥责对出身关陇顶级门阀的独孤氏而言,堪称奇耻大辱。

当夜,朔风卷着黄河冰碴扑打军帐,独孤怀恩攥着敕书的右手青筋暴起,黄麻纸上的\"逗留\"二字被生生抠出数道裂痕。其案头放置的越窑瓷瓶突然炸裂,惊得帐外亲兵按刀疾呼:\"大将军?\"

\"无妨,退下。\"独孤怀恩嗓音发出的声音嘶哑如钝刀磨石。

他转身取下帐中供奉的独孤信佩剑,剑鞘上\"大周使持节\"的错金铭文在烛火下忽明忽暗。此时元君宝掀帘而入,铠甲下竟露出半截隋朝五品官服,正是大业九年他任楼烦郡司马时的旧制。

独孤怀恩以剑尖挑起敕书残片,愤言道\"李叔德(李渊)安敢如此!昔年他母子寄居我独孤别馆时,对其恩情他是丝毫未记!\"

话音刚落,其剑锋突然劈裂青铜灯树,火星溅至案头所放《周礼》书卷上。

元君宝摁灭火星,低语道:\"大将军可记得宇文觉故事?(北周孝闵帝宇文觉被权臣宇文护所弑),当年他承继大统时年方十五,全赖独孤信等八柱国拥戴。\"

独孤怀恩猛然转身,剑指河东地图,道:\"吾祖掌西魏六军时,李氏先祖不过陇西一戍卒!\"言必剑尖刺入地图中\"蒲坂\"二字。

当然,独孤怀恩的叛心更深层的刺激还来自一年前李渊的戏谑之言。武德元年重阳宴上,半醉的皇帝李渊当众调侃独孤怀恩道:\"姑之子皆已为天子,次应至舅之子乎?\"

此语直指独孤家族的特殊地位,北周明帝皇后独孤氏、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唐高祖生母独孤氏,三代皇后皆出此门。但在李渊建立唐朝的过程中,独孤氏男性成员却始终未能进入权力核心。

此外,这句戏谑独孤怀恩的话语背后,有着复杂而微妙的背景,也深刻反映出李渊对独孤怀恩的真实看法。独孤怀恩是隋文帝独孤皇后母家的侄孙,与李渊有着一定的亲属关系。独孤家族在隋朝时期地位显赫,独孤皇后更是深得隋文帝宠爱,在朝堂之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而独孤怀恩凭借家族的荣耀与背景,在隋朝也担任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