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冰河血战彰显潞州忠魂(3 / 4)
道行军总管王行敏前来支援。
王行敏\"骁勇善战,常为先锋\",此刻他高举圣旨,声若洪钟:\"奉诏!潞州军民悉听节度!\"
城头戍卒望见其身后\"并州铁骑\"的幡旗,顿时欢呼雷动。
王行敏入城第一夜便做惊人之举。他当众斩杀三名通敌粮商,将首级悬于市旗,又开仓放粮稳定民心。暗地里,他命工匠连夜改制三百架伏远弩,将射程增至二百步;更在浊漳河冰面凿出蜂窝状孔洞,只待夏军骑兵过河时冰层崩裂。
腊月初八,寻相大军压境。王行敏亲率八百死士夜袭敌营,其\"持双刃破栅,所向披靡\"。此战焚毁夏军粮车二百乘,更夺得刘武周与突厥往来的蜡丸密信。
黎明时分,当寻相主力逼近城垣时,却见潞州城头赫然竖起十架改进型八牛弩,特制铁翎箭带着刺耳尖啸洞穿三里外的楼车。
围城第十七日,王行敏得副将报告:\"今日斩获夏军斥候六人,从其靴底搜得绘有王氏宅院密道之帛图。\"
当夜,王行敏佯装中计派兵入密道,实则在地道中灌入烟硝,焚杀三百伏兵。次日,王氏全族七十余口被缚于西市,血染白雪。
然天不佑唐。潞州刺史郭子武欲仿效汉耿恭十三将士之故事,亲点三百死士欲复攻壶关。行军总管王行敏持节斥责道:\"公欲效匹夫之勇,置圣上社稷于何地!\"遂强锁城门,飞书河东请援。
第二日,巡骑截获蜡丸密信,信中写有\"上党粟尽,可传檄而定\"八字。王行敏夤夜召诸将于谯楼,掷密信于火盆厉声道:\"郭使君欲使吾辈皆为胡虏刀下鬼耶?\"
虽无实据,王行敏仍以\"通敌乱军\"罪名斩郭子武于朱雀门下。后世评此案:\"唐初法峻,然行敏之疑实启自突厥反间。\"
刘武周得细作密报王行敏斩杀刺史郭子武,唐军内讧,立即遣别将率步骑五千,沿浊漳河谷道南下,意图切断唐军河东与河北联系。
面对敌军星夜来攻。王行敏令士卒以冻土筑冰墙于城外,命士卒\"增修雉堞,积擂木炮石\",又熔铜钟铸百斤蒺藜撒布要道,随后遣轻骑三百伏于长子县故关,断敌粮道。
武德三年(620年)二月十一日午时,刘武周所部五千余众进抵潞州城西五里处安营扎寨。刺史王行敏得斥候急报,当机立断,决定趁敌军立足未稳之际发动突袭。是夜三更时分,王行敏亲率八百精甲,依\"彼众我寡,利在夜战\"之兵法要诀,悄然出城。
唐军将士衔枚疾进,直扑敌营。王行敏身先士卒,手持双刃率先突入敌阵,阵斩敌军骁将一名。唐军乘势纵火焚毁敌军粮草辎重,火光冲天之际,敌军阵脚大乱,溃退三十余里。
此役虽规模有限,却充分展现了唐初\"以攻代守\"的积极防御战术思想。王行敏在潞州的胜利,与同年四月李世民在柏壁之战中大破宋金刚的军事行动形成东西呼应之势,共同瓦解了刘武周集团的南下战略。
战后,唐高祖特赐王行敏杂彩百段以彰其功,并进一步强化了潞州防务。《读史方舆纪要》对此战的战略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保潞州则河东安,河东安则关陇固\"。作为地方守将,王行敏以果敢用兵、忠勇卫国而名垂青史,其事迹载入《忠义传》,不仅体现了唐代对守土之臣的褒扬传统,更彰显了唐初将领临危不惧、敢战善战的军事风范。此战的成功,为随后李世民展开全面反攻赢得了宝贵时间,在唐王朝统一北方的进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价值。
然而,唐朝朝廷却对郭子武被杀案不置可否。贞观四年(630年),其子郭孝恪平定焉耆,时唐太宗亲制诏书:\"昔尔父蒙尘上党,今尔雪耻西域,父子忠烈,照耀唐室。\"特追赠郭子武为镇军大将军,以亲王礼改葬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