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夏侯端千里归唐(2 / 4)

加入书签

阳争取了时间。

《资治通鉴》载:“世积度不能守,谓郭孝恪曰:‘此仓粟虽多,未易守也。不如焚之,毋以资敌。’遂焚仓廪,引兵去。”

夏侯端作为唐朝河南道招慰使,持节南下宣抚州县时,首先抵达黎阳城(今河南浚县)与李世积会合。夏侯端攥紧船舷,木刺扎入掌心浑然不觉。这些面黄肌瘦的流民,与月前长安西市酒肆里痛饮的关陇子弟,恍如隔世。

此时黎阳仓虽已焚毁,但李世积仍控制着黎阳城防务。

\"使君当真要南下?\"李世积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夏侯端此刻望着烧毁的黎阳仓,眉头深锁,这位日后位列凌烟阁的名将听到李世积的问话,转身答道:\"汴、亳诸州朝秦暮楚,王世充又新破时德叡,河南道十室九空...\"

夏侯端露出被烽烟熏黑的面庞继续说道:\"李总管可知,陛下遣我出使时,长安太极殿前新栽的槐树尚未抽芽?\"

之后,李世积派部将郭孝恪率轻骑护送夏侯端自澶渊渡口(今河南濮阳西南)南渡黄河,意图借唐军声威招降河南州县。然而,当夏侯端行至谯州(今安徽亳州)时,因汴州、亳州相继降郑,归路被截断,最终陷入绝境。

当斥候飞报汴州刺史王要汉降郑时,夏侯端正驻马谯州城西三十里的双堆集。此地因楚汉垓下之战闻名,如今再度成为命运转折之处。暮色中,他望见东南方向火把如龙,那是王世充麾下大将军张童儿的八千精兵。

\"退路已绝,请使君速决!\"校尉陈璎额头带血,方才突围时左臂已中流矢。

夏侯端环视众将,见人人面有饥色。自三日前断粮,士卒多食槐叶充饥,战马也被斩杀过半。他忽然解下腰间错金玉带,掷于地上:\"此物可换三十石粟,诸君分了吧。\"

夏侯端平日深得人心,随行的两千士卒虽已断粮,仍不忍抛弃他离去。

更深露重,沼泽边燃起篝火。夏侯端跪坐在浸水的牛皮鞍鞯上,枯瘦的手指抚过旌节斑驳的竹节,那上面深深嵌着七道刀痕,每一道都是突围时格挡的印记。两千残兵静默如林,唯有甲胄缝隙间蒸腾的热气,在初冬寒夜里凝成白雾。

\"取酒来!\"他突然嘶声喝道。亲兵捧上早已见底的陶瓮,却见寒光一闪,夏侯端锈迹驳驳的横刀,竟刺入自己坐骑的脖颈。温热血雾喷溅在旌节赤缨上,战马哀鸣着跪倒时,二十三年随他征战的旧鞍轰然坠地。

\"使君!\"校尉陈璎扑上前来,却被夏侯端以刀拄地拦住。他撕下袖袍裹住血流如注的马颈,声音似裂帛:\"此驹随某三渡黄河,今以血肉飨诸君...\"

话至半句,忽见火光中旌节投影扭曲如蛇,原是泪水模糊了眼眶。

夏侯端割下最后一块马肉,忽然泪落如雨:\"端本寒门竖子,蒙先帝拔擢于草莽。今不能完节,反累壮士...\"

夏侯端哽咽道:\"诸位的家乡都已归附王世充,只因共事之情才留在这里。我奉皇命不能随你们投贼,你们都有妻儿家小,不必效仿我。不如砍下我的头颅献给王世充,还能换取富贵。\"

众人闻言痛哭:\"您与唐室非亲非故,仅凭忠义舍生忘死。我们虽卑贱,也懂做人道理,岂能害您求荣!\"

夏侯端决然道:\"若不忍动手,我便自刎!\"

夏侯端忽然挥刀割断一缕白发,任其飘落血泊:\"诸君故里父老,皆在王世充治下。\"他指向东南方隐约的烽火,\"端奉天子节,当效伯夷死节。然尔等...\"刀锋猛然调转,刀刃抵住自己咽喉,\"取吾首级,可换田宅美人!\"

话音未落,陈璎夺过夏侯端手中佩刀,划破手掌:\"使君以国士待我,璎敢不以国士报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