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李渊宠臣之举,是唐朝发展的“催化剂”还是“绊脚石”?(4 / 5)

加入书签

杰等事劳心费力。还有裴寂,不仅是李渊的老友,更是其早期起兵的重要助力,在诸多战略决策上出谋划策。李渊对这些功臣,常常给予他们高官厚禄,在生活上也多有照顾。例如,赐予他们豪华的府邸、大量的田产以及珍贵的财宝。在朝堂之上,也会时常给予他们特别的礼遇,允许他们参与重要的决策商议。

大唐初立,朝堂之上,阳光透过那雕花的窗棂,洒在光洁的地面上。唐高祖李渊身着华丽庄重的龙袍,头戴皇冠,步伐沉稳地走向御座。

高祖落座,目光温和而亲切地扫过朝中群臣,而后缓缓开口:“朕今日上朝,众位爱卿不必拘泥繁文缛节,寡人李渊虽是大唐之君,亦是诸位爱卿之友。”

说罢,他目光特意落在一旁几位重要臣子身上,脸上带着诚挚的笑容,起身走向他们,说道:“诸位爱卿,朕今日想与你们同坐一榻,共商国事,莫要觉得拘谨。”言必,便伸手去拉这几位还在面面相觑的“宠臣”。

几位仁兄见皇帝如此真挚邀请,犹豫片刻后,也不好推辞,便纷纷随着高祖走向那放置于殿中的榻前,小心翼翼地坐下。

刘文静坐在榻上,却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他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暗自思忖:“陛下此举虽显亲民,然礼法不可废,长此以往,恐生乱象啊。”思索片刻,他终究还是决定进谏。

刘文静拱手行礼,恭敬地说道:“陛下,古之贤君,皆以礼治国。臣闻东晋王导曾言:‘若太阳俯同万物,使群生何以仰照!’陛下贵为天子,如今与诸位臣子同坐一榻,这贵贱有序之秩序,恐怕会因此而失衡,于国家长远之道,实非有利啊。”

李渊微微一怔,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说道:“文静啊,朕此举不过是念及往昔的情谊。朕也曾读过汉光武帝与严子陵的故事。昔时,光武帝刘秀与严子陵乃旧交,刘秀登基之后,严子陵前来面见,二人依旧情谊深厚,同榻而眠,严子陵甚至会将脚放在陛下刘秀的肚子上,刘秀也不以为忤。朕与诸位爱卿,皆是历经风雨,一同为这大唐的建立披荆斩棘的旧同僚,往昔一同征战沙场的欢情,朕岂能轻易忘怀?”

刘文静赶忙再次行礼,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圣明,臣明白陛下对诸位爱卿的情谊。然陛下乃天子,身负万千子民的期望,礼法乃治国之本,君臣之序不可紊乱。陛下以礼待臣子,臣子方能对陛下心怀敬畏,尽忠职守。若君臣之序一旦错乱,恐后世效仿,大唐之根基将动摇啊!臣恳请陛下,日后莫要再如此行事,还请陛下以国事为重,以礼治国。”

李渊微微颔首,目光重新落在大臣们身上,说道:“今日朕与诸位爱卿的这番交流,朕希望诸位也能明白朕的心意。朕既要与诸位同甘共苦,又要维护朝廷的尊严与礼法,此后诸事,还望诸位齐心协力,共助朕成就这大唐盛世。”

“遵旨!”众臣齐声应道,声音在殿堂中回荡。

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唐高祖李渊对功臣的宠爱和优待之举,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其带来的诸多隐患,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看积极方面。唐朝初建,局势动荡,诸多事宜亟待解决,每一步都关乎着政权的兴衰存亡。李渊深知稳定军心、凝聚人心的至关重要性,因此对那些为唐朝建立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大肆赏赐并予以重用。这一举措犹如给士气低落、人心惶惶的军队和朝堂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极大地激发了士气。功臣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被认可,忠诚之心愈发坚定,积极性也空前高涨。

在起兵初期,这种积极影响尤为显着,犹如星星之火,点燃了众人投身唐朝建设的热情,使得各方力量汇聚在一起,为唐朝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不仅如此,李渊还通过赐予功臣高官厚禄和各种特权,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