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5章 于伟正杀伐果断丁局长局长助理(2 / 9)

加入书签

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仅仅指望东洪县财政或者市里输血,能支撑你们亏损几年?一年?两年?最终结果不会有任何改变!”

他转向我,又看向田利民:“你们现在维持运转的资金,主要靠什么?银行贷款吧?”

“是的书记,”

田利民点头,“生产经营型企业,有石油资源做抵押,银行贷款相对容易一些。”

“容易?”

于伟正眉头微蹙,“这种‘容易’能持续多久?银行贷款也是国家的钱,是宝贵的金融资源!

拿国家的资源,做亏本的买卖,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我们脚下的石油,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是我们几代人,甚至子孙后代的财富!

如果现在开采出来,不仅不能创造价值,反而在亏本,在消耗,那我们为什么不把它暂时封存起来?等到国际市场好转,或者干脆留给更有能力、更能创造价值的后代去开?这难道不是对历史、对未来更负责任的态度吗?”

他目光灼灼地盯着田利民:“一年!

我再给你们一年时间!

1992年!

这不仅是给东洪石油公司的最后机会,也是全市所有亏损国有企业扭亏脱困的契机!

如果到92年底,还不能实现扭亏为盈的国企,市委、市政府将重新审视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存在方式!

该改革的改革,该退出的退出,绝不手软!”

这番话,不仅是对田利民说的,更是对在场所有干部,特别是对我这个县长说的。

压力,沉甸甸地压了下来。

于伟正说完,转向我,语气变得语重心长:“朝阳同志,说句实在话,我认为东洪县的基础条件并不差,甚至可以说比东原很多县都要好。

你们守着石油资源,拥有大片的平原沃土,更有百万勤劳的劳动力。

这种情况下,全县的综合排名还只是中下游,我认为很不应该!

市委对东洪的展,是寄予厚望的。

希望你们能真正解放思想,拿出魄力,把潜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展成果!”

离开压抑的石油公司厂区,车队驶回东洪县城。

随后,我们驱车简单视察了县工业开区。

看着开区内几家正在建设的企业,于伟正没有过多点评,只是叮嘱要注重环保和安全生产。

一行人来到了县委大院之后,于伟正下车,站在略显陈旧的县委办公楼前,环顾四周,脸上露出一丝感慨:“东洪县委大院……上次我来,还是三年前宣布干部调整的时候。

一晃三年过去了。”

他抬手指了指大院外的主街,“今天来的路上,看到县城还是有一些变化的。

门面房多了不少,临街的房子很多都改成了商铺,老百姓的商品经济意识在增强,这是好事。”

他话锋一转,带着辩证的眼光:“不过,这种改变还很粗浅,还很粗放,距离深层次、结构性的变革还有很大差距。

当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循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同志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更要保持战略定力!”

于伟正书记一边看一边又道:“这样吧,还是要听一下,同志们的工作汇报。”

我向于伟正汇报:“书记,因为明天市‘两会’开幕,县人大的刘进京主任和县政协的胡延坤主席,已经带着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到市里报到去了。”

于伟正摆摆手,神态平和:“没关系,今天主要是想听听你们在家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思路,了解一下大家的真实想法。

有一位算一位,大家畅所欲言,重点谈问题,谈思路,谈需要市委协调解决的困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